農曆七月初一鬼門關大開,民間相信孤魂野鬼會在農曆七月期間來到人間,享受人們提供的各種祭品和活動,直到七月三十才返回陰間。

亞洲多個有華人的地區仍保留這個華人民俗,每逢農曆七月都會有祭拜祖先的傳統。
玉玄門命理風水的李家進師傅受訪時指出,農曆七月的傳統與習俗主要源自中國福建與廣東一帶,中國內地的其他省份則不太紀念這個節日。
由於很多年前,許多來自這些省市的人都漂洋過海到了台灣、香港以及東南亞等地區,所以把習俗帶入新地方。另外,在日本被稱為「盂蘭盆節」的鬼節是日本人相當注重的節日,他們會在這期間祭拜祖先。
為讓zaobao.sg讀者了解各國的習俗,「好兄弟」將把到各地區參與活動的照片,上載至「陰stagram」跟大家分享。
注: 「好兄弟」純屬虛構,博君一笑,輕鬆認識各地區的農曆七月習俗。

七月歌台

新加坡人提起農曆七月時,自然就會聯想到「七月歌台」。歌台是新加坡和馬來西亞的獨有文化,台灣雖然在神廟的普渡活動中也有邀請歌手唱歌,但更多是作為活動中的一項娛樂環節,並不像新馬如此注重。
農曆七月的每個晚上,新加坡全島各地都會辦歌台,邀請歌手唱歌表演,娛樂神明及鬼魂的同時,也讓愛看歌台的國人感到非常期待。歌台的第一排椅子永遠是留給「好兄弟」,讓他們能享有「最佳觀感體驗」。
古代沒有電視和戲院,所以靠歌仔戲和廣東戲作為娛樂,因此要娛樂鬼魂神明時傳統也以唱戲為主。邀請歌手唱歌的歌台文化則是新馬兩國逐年演變過來,把傳統「綜藝化」。
歌台主辦方還會特地邀請海外藝人到新加坡表演。《聯合晚報》和《新明日報》在農曆七月也會報道歌台新聞,讓讀者了解不同歌台的精彩演出。
放水燈

放水燈習俗在台灣和香港比較流行,因為放水燈通常得靠近海口,讓水燈飄向海,而這兩地都有很多地方靠海。李師傅解釋,放水燈主要有兩個意義:一是為鬼魂送上平安順利的祝福,另外也是把這些好兄弟送走,引導他們找到回家的路,回到該去的地方。
水燈的形式有很多種,不同地方有不同造型。其中,不少水燈以蓮花造型出現。李師傅說,這可能因為蓮花與佛家有很大關聯,而很多保留農曆七月習俗的地方都深受佛教影響。
搶孤

這項習俗常見於台灣、潮汕和香港地區。主辦方會在超過10公尺高的柱子上塗滿油脂,再讓參賽者爬上柱子搶旗。參賽者以綁布條和疊羅漢的方式,互踩隊友肩膀來攀登,但一個不小心就會因為柱子太滑而全隊人滑下,必須重新再來。最終成功取得柱子上的旗子是贏家,據說贏家就能獲得神鬼庇護。
據說,早期有台灣恆春的富人把祭品施捨給貧苦人家,但每次爭搶祭品時,常出現鬥毆或踩傷的情況,因此於1879年發展爬孤棚的方式來取獲祭品。然而因爬孤棚困難重重,經常發生意外,當時的台灣巡撫劉銘傳曾下令取消,直到1981年才恢復。
有人說搶孤是為了娛樂鬼魂,也有人認為搶奪祭品能嚇跑流連忘返的亡魂。如今,搶孤儀式更像是良性的體育競賽。
台灣恆春古城舉行的搶孤比賽最富盛名,每年還吸引外籍人士組團參與,柱子如今已增加至23公尺高。本地歌手沈志豪2018年曾去恆春參加比賽,並形容它是「幾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跳鍾馗

在香港和台灣較為普遍的跳鍾馗是用來驅鬼除煞,防止普渡後孤魂野鬼留在陽間不肯離開。它是祈求和平順利、祝福平安的傳統習俗。雖然傳統上是找人來跳鍾馗,但也有些地方由傀儡戲偶來代替。
李家進師傅解釋,鍾馗在民間傳說中是鬼王,把壞鬼抓來後會把它吃掉,所有鬼都非常怕他。因此每逢農曆七月三十鬼門關,其中一項習俗就是找人扮演鍾馗,把還在陽間流連忘返的野鬼孤魂趕回陰間。
李師傅透露,扮演鍾馗的人在上裝後不能跟人講話,別人也不能叫他的真名,因為鬼魂若知道眼前的鐘馗是假扮的,就會找對方麻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