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5年8月9日,我帶著惶惑不安的心情啟程,走上一條沒有路標和茫無目的的道路。前途茫茫,不知道何去何從。」
——李光耀
1965年
新馬分家
外部環境的變化
使新加坡必須重新審視自身的定位
沒有天然資源可供跨國公司剝削,
新加坡有的只是勤勞的人民、
良好的基礎設施、
誠信的政府。
在外向型經濟導向下,
新加坡開始發展勞動密集型產業。
1968年,
裕廊工業區已有近三百家工廠,
雇用2萬1000名工人。
就這樣
製造業奠定了新加坡經濟的堅實基礎……
今天
請跟隨小編
看看見證這段經濟發展歷史的
10件「新加坡製造」商品
1
Setron電視機

在新加坡人Steven Tan Sek Toh的帶領下,一群富有進取精神的當地商人於1964年成立了Setron,並於1965年5月在位於冷記路的臨時工廠生產了第一台新加坡製造的電視機。
1966年4月,Setron搬到了Tanglin路的新工廠。在其新工廠,Setron每月生產近1000台電視機。
2
Pan-Electric 電冰箱

新加坡泛電工業有限公司成立於1963年。1965年,位於Kampong Arang 路的工廠為新加坡本地市場生產了許多價格實惠且高品質的電器,如冰箱,空調和電飯煲。
到1970年,泛電的產品已出口到包括澳大利亞和香港在內的16個國家。
3
ACMA冰箱

新加坡ACMA電氣工業有限公司成立於1965年,是新加坡經濟發展局(EDB)、中信電氣、台灣機械製造公司和幾位新加坡商人組建的合資企業。
它在裕廊設立了一家工廠,主要為新加坡,馬來西亞和汶萊生產冰箱和電動台扇。
4
Rollei照相機

Rollei相機於1920年在德國成立,而後於1971年在新加坡亞歷山德拉路建立了第一家新加坡生產工廠,隨後搬遷至柴志路。
七十年代,在保留其在德國的研發(R&D)工作的同時,Rollei在新加坡生產基地的投資約為1.49億美元巨額資金。
5
飛利浦電熨斗

飛利浦新加坡私人有限公司成立於1951年,最初是一家貿易公司,主要進口照明產品,並擔任無線電和留聲機的本地分銷商。
它的業務在六十年代擴展,這一新加坡公司決定自己生產產品。1968年至1970年間,飛利浦在文慶路和裕廊工業區設立了裝配工廠,生產電視機,收音機和其他小型家用電器。
6
Sound Blaster獨立音效卡

Sim Wong Hoo和他的同學Ng Kai Wa於1981年7月創立了Creative Technology公司,初始資金為8,000新幣,最初僅僅是一家電腦維修店。
在運營期間,Sim為蘋果計算機開發了一個附加內存板,增強了計算機的音頻功能。而後,Sim研發出名為Sound Blaster的獨立音效卡,這也是最早向公眾發售的專用音頻處理卡之一。
7
Bibi&Baba服裝

Bibi&Baba最初只是烏節路的一家小商店,專營童裝。它由新加坡人Nina Whuang於1947年成立,是本地最早的兒童服裝供應商店。
在六十年代,該店為新加坡美國學校製作校服。而後,該公司擴大了出售的制服的品類,同時也發售青少年和成年人的服裝。
8
新加坡香水

新加坡香水最初被稱為東方香水,由新加坡本地社交名流克里斯蒂娜李和她的丈夫於1969年創立。
成立香水公司的靈感來自於一次在新加坡博物館舉行的香水歷史展。
9
恆龍皮具

恆龍皮革公司由新加坡人Koh Long Cheok於1947年創立。它最初是為駐紮在新加坡的英軍製造皮質錶帶,皮帶等。
當時尚和奢侈品牌在八十年代逐漸風靡,該公司將重點轉到鱷魚皮加工處理。到1991年,恆龍皮具每個月處理近4000條鱷魚皮。
10
鱷魚牌服飾

鱷魚國際私人有限公司的歷史可以追溯到1938年,當時其創始人Tan Hian Tsin家族在西貢開設了服裝廠。
二戰結束後,Tan一家移居新加坡,並在北橋路成立了李勝民有限公司,該公司主要生產背心,品牌命名為「Crocodile」。
1951年,Tan註冊了「Crocodile」商標,該商標迅速滲透到馬來西亞,汶萊,印度尼西亞和泰國的市場。
該公司於1953年擴展到香港,設立了United Shirts 工廠,開始生產鱷魚襯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