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上世紀50年代,父母只有高中學歷的人完成高等教育的幾率不到20%。現在,這樣的人有60%的機會通過考試。
因教育流動性受稱讚,貧困生落後同齡人
在教育向上流動方面,新加坡名列世界前列,近60%的成年人獲得的資格高於他們的父母。
根據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昨日發布的一份報告,在所有年齡組中,那些父母更稱職的人,最終可能比同齡人受到更好的教育。

但多年來,新加坡的貧富差距已大幅縮小。
在上世紀50年代,父母只有高中學歷的人完成高等教育的幾率不到20%。現在,這樣的人有60%的機會通過考試。對於那些父母中至少有一人受過高等教育的家庭,這一比例已從70%以上升至90%以上。
經合組織的報告還指出,與世界各地的同齡人相比,美國父母受教育程度較低的弱勢學生表現出色。來自新加坡的15歲學生中,約有一半的人在全球學生中名列前茅。

根據國際學生評估項目(program for International Student Assessment results)的結果,其中許多人還擁有科學、閱讀和數學方面的核心技能。
然而,該研究還顯示,在這一群體中,只有十分之一的人能夠在前四分之一的表現中趕上當地最好的同齡人。
許多弱勢學生也傾向於聚集同一所學校
經合組織在其關於教育公平的報告中強調,世界各地處境不利的學生在學習方面面臨各種障礙,從缺乏書籍和遊戲等資源到獲得早期教育。
但報告稱,新加坡之所以引人注目,是因為「父母受教育程度較低的成年人取得了巨大進步」。
「即使是兩組年齡最小的人群中處於不利地位的成年人,也更有可能完成高等教育——在父母受教育程度較低的人群中,36至45歲的成年人完成高等教育的可能性為51%,26至35歲的成年人為58%。」
教育部表示,近年來,各代人之間的教育流動有所改善,這令人振奮,因為它開闢了技術和職業教育的道路,並確保了每所學校和機構都擁有充足的資源。

報告還說,與其他國家的同齡人相比,這裡的貧困家庭的學生無論從絕對值上看都過得很好。
但它承認,報告顯示,需要做更多工作,以確保良好的社會多樣性和學校的融合。
教育部強調,所有學校都有充足的資源,並投入了大量資金為貧困學生提供高質量的教育。
例如,它為師範(技術)學生或小學畢業考試不及格的學生設立了專門學校。
教育部還表示,通過掃盲和計算能力項目來提高需要更多支持的學生的水平的努力也得到了回報,因為來自社會經濟較貧困家庭的學生以國際標準來看錶現非常好。

報告指出,未來,人們更重要的是發展技能,而不是僅僅追求學歷。
經合組織的研究發現,隨著受過高等教育的成年人越來越多,新加坡人超過父母的比例開始下降。與36歲至45歲的人群相比,年齡在26歲至35歲之間、受教育程度高於父母的人更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