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新加坡簡況
新加坡為東南亞島國,土地面積721.5平方公里,海岸線總長200餘公里,人口約為580萬截至2020年9月。新加坡是亞洲最重要的金融、服務和航運中心之一,以穩定的政局、廉潔高效的政府而著稱。根據全球金融中心指數排名,新加坡是繼紐約、倫敦和香港之後的世界第四大金融中心。

二. 宏觀經濟
新加坡2018年GDP總量為3642億美元,人均GDP足以入圍全球前十名,可以和歐洲的瑞士、瑞典、丹麥等國家相比較。2018年人均GDP突破了6萬美元,達到6.4萬美元。而同期美國人均GDP為6.2萬美元,日本人均GDP為3.93萬美元,新加坡人均GDP超過美國、日本。同時,韓國人均GDP在2018年突破3萬美元,新加坡人均GDP更是達到了韓國的2倍。
新加坡是一個經濟高度依賴對外貿易的國家。據新加坡國際企業發展局統計,2019年新加坡貨物進出口額為7494.8億美元,其中出口3904.2億美元;進口3590.6億美元。貿易順差313.6億美元。

三. 新加坡產業結構
新加坡產業結構的發展經歷了三個階段:由獨立初期的勞動密集型產業,逐步過渡到具有高附加值的資本、技術密集型產業,進而發展到目前的高科技及信息產業。從2019年三大產業占GDP比重來看,農業在經濟中所占比重很小不到0.1%,工業所占比重為24.49%左右,服務業所占比重則高達70.38%,是新加坡經濟的支柱產業。
新加坡服務業主要包括:批發零售業、商業服務業、金融保險業、運輸倉儲業、資訊通信業、旅遊業。其中,批發零售業、商業服務業、金融保險業在國民經濟中占比較高,分別占2019年GDP的17.3%,14.8%,13.9%.

從經濟成分來看,新加坡的經濟主要由政府企業和跨國公司做支撐。從行業來看,新加坡的經濟主要集中在金融及工商服務,製造業,商業,交通通訊四大行業。
四. 新加坡營造的親商環境傲視全球
根據經濟學人智庫,2018-2022年商業環境排名預測,新加坡營商環境排名全球第一。
根據康奈爾大學,歐洲工商管理學院和世界智慧財產權組織,2019年全球創新指數,新加坡創新力亞洲排名第一。
根據世界銀行集團,2020年經商報告,新加坡經商便利排名全球第二。
世界經濟論壇(WEF)顯示,新加坡超越美國成為2019年全球最具競爭力的國家;
歐洲工商管理學院INSEAD調查顯示,2019年新加坡全球人才競爭力排名第二,亞太區第一;
這些都表明,新加坡能夠為商業和創新活動提供合適的人才和得天獨厚的生態體系。
隨著東南亞的崛起,新加坡成為企業在本區域的商業和創新基地。企業能夠運用新加坡,深入理解東南亞的消費者,在此深化創新,並實現解決方案的商業化,為東南亞和世界服務。
一直以來,新加坡都是企業通往東南亞的門戶,無論是大型跨國企業還是發展迅速的初創公司,其決策者都無一例外地將新加坡視為經商樂土,選擇新加坡建立總部。
46%的遍布各行業的企業均將其亞洲總部設立在新加坡。科技跨國企業中,新加坡占亞洲區域總部的59%。
在這裡找到 Grab、Lazada、Shopee, Dyson, 雷蛇(Razer)和冬海集團(Sea)等「獨角獸」的足跡,它們的亞太地區總部都坐落於此。
超過幾百家大型跨國公司將其全球總部,亞太區域總部或辦事處設立在新加坡,例如:
渣打銀行,巴克萊銀行,花旗銀行,滙豐銀行,瑞士信貸,中國銀行,中國工商銀行,友邦保險,太平保險,摩根大通,美國運通,Visa,飛利浦,惠普,IBM,微軟,谷歌,Facebook,亞馬遜,蘋果,eBay,雅虎,領英,推特,Expedia, Micron等。
在美國和印度市場接連遇挫後,騰訊加入競爭對手阿里巴巴和位元組跳動,選擇將新加坡作為其亞洲業務的灘頭堡,競相在離本土更近的地方擴大影響力,騰訊管理層一直在討論將新加坡作為其未來區域樞紐的可能性,而近來的地緣政治緊張局勢加速了這一計劃的實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