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27日綜合電)新加坡一份11月20日發布的報告指出,未來10年,亞洲需要在現有水平上為食品行業和農業增加共計8000億美元(約3兆3385億令吉)的投資,才能將其發展到一個可持續的規模,讓亞洲能夠「自己養活自己」。
這份報告由普華永道、荷蘭合作銀行和淡馬錫在當天開幕的亞太農業食品創新周活動中聯合發布,名為《亞洲食品挑戰報告:收穫未來》。
報告稱,這部分投資將為亞洲食品市場開啟每年約7%的增長。到2030年,該地區在食品上的總開支將增加一倍以上,達到8萬億美元以上。這將為投資亞洲食品行業與農業的企業和投資者提供巨大的機遇,讓他們將重心放在有前景的、具高影響力的創新上。
報告稱,8000億美元中,大約5500億美元將用於滿足可持續、安全、健康和便利等方面的關鍵性需求,剩下的2500億美元將用於增加糧食供應,以滿足亞洲不斷增長的人口需要。
目前,亞洲正處於快速的城市化進程中,預計到2030年,該地區將擁有2.5億新增人口,這些新增人口對於可持續的、來源符合道德的健康食品的需求會持續增長。
報告指出,面對亞洲不斷變化的食品需求,技術是滿足這些需求的關鍵性推動力量,而發展技術需要對整個行業進行大規模投資。
隨著第4次工業革命的到來,大數據、機器人、區塊鏈和物聯網等技術將給傳統的農業生產方式帶來革命性的變化,帶來新的食品行業和農業解決方案,而對技術引導型的創新的探索將發揮出巨大潛力。

文:綜合報導
圖:網際網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