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喝完冷飲出現頭暈、頭痛、噁心等的症狀,稱為「陰暑」。(取自社交媒體)
(新加坡25日訊)最近天氣炎熱,加上煙霾籠罩,許多人喝冷飲解暑,但殊不知此舉也會「中暑」!
大口大口喝冷飲一般會讓人渾身舒爽,但有時喝完後卻出現頭暈、頭痛、噁心等症狀。這其實也是中暑的一種,稱為「陰暑」。
三和中醫義順分院醫師趙戈接受《活得好》訪問時說,從中醫的角度,天氣炎熱,出汗較多,人體的陰液容易被耗傷,這時如果又耗傷了陽氣,就易出現「陰暑」。
陰暑多數情況下以氣虛為主要病機,除了上述症狀外,還會有精神疲憊、四肢倦怠、胸悶氣短、自汗等表現。
中醫治療以補氣為主,救陰為輔。一般首選生脈飲、西洋參補氣、五味子收斂固陰、麥門冬滋陰。
趙醫師指出,氣虛的人最易得陰暑,因為氣虛的人平素容易感到疲勞乏力、消化力較弱、食慾不佳、吸收力不好、免疫力較差,這些說明這體質的人,身體儲備能力不足,生理調節功能較差。
「當天氣炎熱時,生理活動處於亢進狀態,所需物質被消耗過多,如果這時喝冷飲,驟然損傷陽氣,非常容易中暑。」
其次,濕重體質的人也容易陰暑。濕重的人常感覺身體沉重、腹脹、虛胖、大便粘滯等。濕為陰邪,本身就容易損傷身體陽氣,加上外感暑熱之氣,喝冷飲內傷陽氣,加重體內寒濕,內外兩相感召,故而中暑。
防陰暑4建議:
不要過於貪涼,如別將冷氣開得過冷或者坐臥於地上,尤其是濕冷地方。
不要貪飲冷水,尤其是在炎熱戶外或剛從戶外回到冷氣環境中,驟然喝冷水,容易造成體內寒熱隔絕。
注重調理、改善體質。慢性病要早期治療,體虛者要增強體質。
暑熱期間飲食宜清淡,但不要過於寒涼,儘量少吃辛辣、煎炸、燥熱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