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加坡,LGBTQ+一直都是一個十分敏感的話題。而此前新加坡教育部被指責歧視一名跨性別的學生更是將這個話題引向整個教育界。在收到由逾300名教師和社工聯名發起的請願書後,2月1日新加坡教育部長黃循財也就該問題做出正式回復。不過,這個回復,是否能讓大眾滿意呢?
1 LGBTQ+
LGBTQ+,其實是一系列單詞的首字母縮寫,全部寫出來應該是「LGBTTTQQIAA」,分別代指女同性戀(Lesbian)、男同性戀(Gay)、雙性戀(Bisexual)、跨性別者(Transgender)、變性者(Transgender)、雙靈(Two-Spirit)、酷兒(Queer)、疑性戀(Questioning)、雙性人(Intersex)、無性戀(Asexual)和接受、支持性少數群體的異性戀(Ally)。

來源:Community Care
雖然列舉了這麼多,但其實這個大群體還有很多分類,包括泛性戀、泛性別等。不過為了方便溝通和報道,一般都會簡寫成LGBT或LGBTQ。但在現代性別認知中,我們很難列舉所有的性取向和性別認知,所以只是拿最被廣泛討論的LGBTQ作為整個「性少數群體」的代稱。
新加坡原本《刑法》的第377條將任何與其他人或動物進行的「非自然」性交媾行為視為違法;另一條文為第377A條,其將男性之間的「嚴重猥褻」(gross indecency)視為有罪。2007年,新加坡國會廢除原有的第377條,並將奸屍罪取而代之,第377A條則予以保留。

新加坡驕傲遊行,來源:CNA
在跨性別人士方面,新加坡於1971年首次進行變性手術,並於兩年後允許已接受手術者更易合法性別。不過在婚姻方面,《婦女憲章》規定在結婚當天,完婚雙方必須是男性與女性,意指同性婚姻無效,但接受已接受手術的變性者與異性通婚。
2 矛盾的激發
1月14日,一名18歲跨性別大學生,在Reddit上控訴教育部阻止她進行荷爾蒙補充療法。該名學生指出,她認為自己是「由男性轉為女性」的跨性別女性,此前曾被心理衛生學院診斷出患上「性別焦慮症」(gender dysphoria)。

來源:Reddit
她透露,自己於2019年經診斷患有性別焦慮症,並於2020年3月,將診斷證明交給校方。對於她的決定,身邊的朋友和師長均願意支持,家人也同意讓她進行荷爾蒙補充療法(HRT),並與醫生達成共識,在18歲後開始進行治療。
然而,她卻在去年8月剛滿18歲時,醫生卻告訴她,經過教育部與他開會後,要求醫生停止開診斷證明給學校,也不能在尚未通知教育部的情況下,推薦患者進行治療,也因此導致她無法再從中獲得診斷證明。

來源:FB
對此,教育部則回應,「我們無權干預任何治療,這都是由相關家庭決定的事情。」「所有學校均有照顧學生之責,並配合家長和醫療人員密切合作。」教育部也籲請學生和校方澄清,討論學校應如何提供更多幫助,並鼓勵若遇到不友善行為的學生應尋求學校或教師的幫助。
3 社會反響
針對教育部的回應,學生Ashlee(匿名)透露,該回應並未能解決任何她在網上提及的問題,尤其是針對接受HRT治療的轉介信,在教育部介入後突然被終止。不僅如此,她還被告知必須將頭髮剪短,符合男性特徵標準,且要穿上男生校服,若接受HRT治療而無法穿上男裝,她也將會被學校開除。
除此之外,教育部的聲明並未能平息輿論風波,反而遭到網友的強烈批評。許多網友批教育部對此事缺乏敏感度,甚至是「故意叫錯跨性別者的性別」(misgendering)。

來源:FB
此後,超過350名教師、輔導員和社會服務工作者發起請願書,要求教育部實施明確的政策,支持跨性別學生。他們表示,有證據表明,跨性別青年在被阻止轉變性別時,面對更高的憂鬱症和自殺風險,因此,他們認為自己有責任幫助這些青年,而不是增加他們面臨的挑戰。

來源:The New Social Worker
請願書內也要求教育部在學校提供包容性的性別教育、讓教師和輔導員接受有關「性別不安和LGBTQ+」相關知識的培訓,以便為學生,包括跨性別學生,製造一個安全的校園環境。簽署人也促請當局,把任何跟學生身心健康有關的決定留給專業人士,不該干涉其中。
1月26日,五名青年在教育部總部外示威抗議,並舉著寫有「trans students will NOT be erased」(跨性別學生不會消失)、「WHY ARE WE NOT IN YOUR SEX ED」(為什麼我們不在你的性教育里)等標語牌。由於集會沒獲警方批准,三名青年在拒絕遵從指示後被逮捕,當晚被保釋。

來源:Twitter
4 教育部再次回應
2月1日,新加坡教育部長黃循財在國會上回復針對教育部處理跨性別學生課題的方針時表示,性別認同議題在一些西方國家的「文化戰爭」中,是引起嚴重社會分裂的根源,切勿把這類「文化戰爭」引入新加坡。

黃循財,來源:TOC
針對跨性別學生接受性別治療一事,黃循財重申教育部早前的立場,即這項醫療決定權最終落在醫生、病患及他們的家屬身上。他強調,教育部首要關注的是為學生提供支持,以及維持一個良好的學習環境。
黃循財指出,有些人對性別認同課題有強烈看法,教育部會繼續同關注這些課題的人對話,並歡迎人們提出反饋。教育部也會致力於為所有學生提供全方位的支持。

來源:Harper Bazaar Singapore
黃循財也指出,診斷患有性別焦慮症學生在遵守某些校規方面可能會面對一些挑戰,在有合理的醫療理由的情況下,學校會採取靈活態度,同有關學生探討務實可行的安排。 對於新加坡整個社會來說,性別認同確實是一個很敏感的話題。但在保障跨性別學生的基本權益上,新加坡教育部則毫無藉口可言。我們希望新加坡教育部能夠正視其在這件事情上舉措的不當,更加重視包容性的性別教育的開展,讓學生們不再被區別對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