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加坡小販中心。(聯合早報)
作者 侯佩瑜
新加坡小販文化申遺成功,以小食聞名的檳城有話要說!
在新加坡小販文化被列入「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名錄」中的隔天(17日),馬國檳城小販商業公會會長林東英就說:
「遺憾得很,新加坡小販文化已經比檳城捷足先登成功申遺。」
到過新馬的旅客以及兩國的人民應該都知道:
兩地小販文化十分相近,實力旗鼓相當。
不過兩地的食物還是各有特色。其中,小販中心是新加坡的一道奇特人文風景,幾乎遍布每個組屋區。
而且新加坡的小販中心的經營和管理模式也不一樣,撇開國人對此是否有意見來說,有的以社企模式,不少還裝有自助歸還托盤的系統和中央洗碗機,有的小販中心廁所更是有五星級廁所。

巴西立中路小販中心廁所2019年在「康樂公廁計劃」巴剎與小販中心組別廁所中得分最高,被評為五星級廁所。(新明日報)
如今新加坡小販文化申遺成功,部分鄰國民眾看來有點焦急,特別是美食滿街的檳城。
林東英接受當地新聞《星洲網》受訪時說, 在國際上擁有高知名度,好吃又便宜的檳城小販美食更應該申遺。
他說, 到新加坡旅遊的人會發現,新加坡有許多標榜檳城的小販美食,掛上諸如「檳城叻沙」、「檳城炒粿條」等名堂招客。
「可是新加坡小販文化已經比檳城先一步捷足先登成功申遺,這是相當可惜的。」
他說, 其實檳城小販美食申遺已是老課題,去年中新加坡申遺的新聞見報之後,他曾催促檳州政府與中央政府快馬加鞭,儘快為檳城小販美食申遺,以免落人之後,現在新加坡小販已實現了申遺的願望,而檳城小販還在干著急。
(不過林先生啊,新加坡為小販文化申遺之事早在兩年前就著手,你去年才開始催促已經比人慢一步啦)
林東英說,檳城作為旅遊目的地已是世界聞名,檳州政府與中央政府應該提升歷史悠久種類繁多的小販美食,作為吸引更多遊客前來檳城觀光的亮點。
他指出, 檳城小販美食擁有良好的申遺條件,內涵豐富,包含華巫印三大民族美食和中港台、泰國、印尼和西方美食文化,應該加快申遺的日程。
「若申遺成功,檳城小販美食將與喬治市古蹟區一起相互交輝,更好的在國際旅遊業市場促銷檳城。」

林東英認為檳州小販文化比新加坡更具特色,因當地還有路邊攤。(東方日報)
那既然檳城的小販美食/文化那麼值得申遺,為何當地政府遲遲不行動,等到別人成功了才來吃後悔藥呢?
檳城小販文化申遺必須先列為國家遺產
檳州旅遊與創意經濟事務行政議員楊順興接受當地媒體採訪時解釋, 檳城小販文化若要申遺,首先必須先是被列為國家級別的遺產,之後才能通過國家遺產局提出入遺申請。而重要的是檳城小販文化目前還不是馬國國家遺產。
目前,檳城小販文化申遺一事目還處於研究工作報告書的階段,預計耗時5年及耗資約500萬令吉(164萬新幣)。
楊順興說,他去年11月在州立法會議上接受馬章武莫區州議員李凱倫提出成立「小販文化申遺委員會」的建議,並建議任命為委員會主席,而後其辦公室12月也要求喬治市世遺機構針對檳城小販文化進行研究,並準備一份報告書。
他指出,喬治市世遺機構已完成檳城小販文化的報告,目前已提交李凱倫及小販文化申遺委員會進行研究。
他強調,只有在2005年馬來西亞國家文化遺產法令下列為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項目,才能獲得考慮向聯合國教科書組織申遺。
「而根據喬治市世遺機構的工作報告書,申遺過程涉及兩個階段,第一階段需要3年,第二階段則需2年,單是向國家文化遺產局申請列為國家文化遺產項目,所涉及成本就高達500萬令吉。」
檳州政府曾建議新馬兩國聯合為小販文化申遺

檳城炒粿條小販曾碧蘭希望政府能夠向新加坡學習,儘快讓檳城小販美食入遺,使小販可以從中受惠。(光明日報)
楊順興說, 實際上,檳城政府早在2019年4月寫信給國家遺產局與旅遊,藝術及文化部,建議與新加坡以「新加坡與馬來西亞小販文化」名義,聯合申請列入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以提高申遺成功的機率。
他說,這是對兩國都好的申遺策略,也是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理事會所鼓勵的做法,即國與國之間可聯合申遺。
「旅遊部也在同年5月給予答覆,表明國家遺產局尚未準備與新加坡一起申遺,因為申遺工作繁多,其中必須先做詳細的研究,要有保護計劃書,準備申遺文件等,所以需要很長時間處理,因此來不及與新加坡聯合申遺。」 (不過,就算馬來西亞當地政府準備好了,新加坡政府也未必想要一起申遺,即使我國政府點頭了,國人可能會反對吧。)
他說, 根據旅遊部的答案,當時國家遺產局也正忙於其他文化遺產的申遺工作,包括馬來播棋(Congkak),藤球、大馬早餐等。
「而且,國家遺產局當時也正向聯合國教科書文組織申請把馬來武術、班頓、宋吉錦(Songket)等入遺,並在評估當中。」
馬國人民也別心灰意冷嘛。
畢竟馬國與中國聯合申報的「送王船」,以及馬國與印度尼西亞聯合申報的「班頓」經委員會評審通過,都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
「送王船」是廣泛流傳於馬六甲沿海地區和中國閩南地區禳災祈安的民俗活動;「班頓」是一種押韻的馬來詩歌;至於太極拳則是自17世紀中葉形成以來世代傳承,習練者遍布中國各地,並在海外有著廣泛傳播和傳承。
馬國網民其實對申遺之事非常看得開,不少還認為當地官員忙著搞政治那有時間去申遺啊,而且申遺這麼貴,不如把錢留給國人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