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7日,由廣西中醫藥大學經典中醫臨床研究所首席教授劉力紅主講的「略談中國文化及醫道的當代價值」講座在中國文化中心舉辦,新加坡中醫師、中國文化愛好者200餘人參加。


中國文化中心主任、中國駐新加坡旅遊辦事處主任肖江華為講座致辭。他說,中醫紮根於中國文化,在華人眾多的新加坡,中醫也擁有著悠久的歷史和良好的群眾基礎,中國文化中心曾舉辦的各類中醫文化活動皆受到了民眾的好評。在前不久舉辦的2019年「中國旅遊文化周」發布會上,中外文化交流中心聯合中國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傳統中醫藥國際交流中心、北京市中醫藥管理局表示,將通過「中國旅遊文化周」活動促進中醫藥與文化和旅遊融合發展。本次講座也是新加坡「中國旅遊文化周」的重要活動之一,旨在進一步助力中國醫藥走出國門。

作家、編劇六六作為本次講座的開講嘉賓,分享了她跟隨劉力紅教授學習四年以來,對中國文化以及中醫的全新理解和感悟。

講座當天正值中國傳統節日端午節,劉力紅教授便從陰陽入手,講述了節氣民俗和中醫養生的關係。隨後,劉力紅教授從《尚書》里「允執厥中」所表達的中正之道,談到孔子的中庸思想,強調「中」是中國傳統文化的核心,也是中醫理論的文化基礎。
劉力紅教授引用了唐代醫藥學家孫思邈「上醫以德治國,中醫以禮齊人,下醫以刑治病」的觀點,闡述了中國傳統文化與醫道的關係。他認為中國文化的四大元素是儒、釋、道和醫,儒釋道解決精神、心靈層面的困惑,醫則是治療身體上的病症。劉力紅教授強調,想要獲得身體上的健康,也必須重視通過聖賢文化加強自己的心性、道德修養。
講座中,劉力紅教授還詳細地從新加坡的地理位置、環境氣候等方面的因素,與聽眾分享了養生保健之道,並針對聽眾提出的問題給予耐心解答。講座結束後,劉力紅教授向肖江華主任贈送了著作《思考中醫》,用於中國文化中心圖書館館藏,以便民眾可以隨時借閱學習。
本次講座由綠葉醫療集團有限公司主辦,得一中醫診療所、今善中醫學堂協辦,中國文化中心與中國駐新加坡旅遊辦事處支持舉辦,作為「中國旅遊文化周」系列活動之一,既與聽眾分享了日常生活中的健康養生之道,也使聽眾對中國文化與中醫之道有了更深層次的認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