頻遭投訴無奈停辦 勿洛居民最後一次齊聚慶元宵

去年榮獲「新加坡友善街坊獎」的勿洛蓄水池居民(23日)迎來最後一場大型聚會。(圖:葉衍嫻)
去年榮獲「新加坡友善街坊獎」(Singapore's Friendly Neighbourhood Award)的勿洛蓄水池居民前天(24日)迎來最後一場大型聚會,大約60名居民齊聚一堂歡慶元宵節。
社區組織負責人表示,他們多年來頻遭投訴,迫不得已只好停辦大型聚會,日後也不會再製作佳節裝飾,但她相信社區凝聚力不會因此而削弱。
勿洛蓄水池路一帶居民逢年過節都會在社區慈善組織Sharing Passion負責人吳秀華的帶領下,在第702座和第703座組屋底層舉辦大型聚會。居民們也會親手製作裝飾展出,為社區增添節慶氣氛。

居民出席最後一場大型聚會。(圖:葉衍嫻)
不過,住在這裡已有18年的吳秀華告訴《8視界新聞網》,她從2011年開始舉辦這類活動,多年來頻繁收到來自其他居民的投訴,令她感到頭疼。
「從2011年到今天,我看我收到的投訴可以寫至少三或四本書……(都是)投訴我們吵、骯髒、(堆積)很多東西。有些人講話就是比較大聲,上了年紀、耳背,所以要大聲跟他講話,有些人聽了就不舒服,覺得我們很吵。」
除了自發組織聚會和製作裝飾以外,吳秀華也會帶領居民派送免費食物給有需要的人士,這些活動都是由居民自費操辦,或由好心人贊助,為的就是能夠幫助他人,發揮「甘榜精神」。

勿洛蓄水池路第702座組屋底層前的龍年裝飾。(圖:葉衍嫻)
免費食物派發活動照常進行
吳秀華坦言,製作節日裝飾至少都需要上千元,很多居民都是中低收入家庭,根本買不起,因此只能收集再循環物品,通過廢物利用來製作裝飾,經過居民簡單設計和修補後展出。
「像是今年的龍年裝飾,其實是住在這裡的老人給我的想法,用燈籠來做。可是買一個燈籠就38元,買十多、20個就很多錢,所以我們就只能環保,拿舊的燈籠來做。」
然而,他們沒有一個足夠大的儲存空間,只有一個樂齡角落,因此長期下來堆積的再循環物品越來越多,引起其他居民的不滿。

他們沒有一個足夠大的儲存空間,只有一個樂齡角落,因此長期下來堆積的再循環物品越來越多,引起其他居民的不滿。(圖:葉衍嫻)
為了不要再給居民和有關機構帶來麻煩,吳秀華決定停辦大型聚會,日後聚會也會縮小規模,打算安排帶居民外出遊玩等活動。組織接下來也不會在節日期間製作裝飾,堆積的再循環物品將陸續清除。
她強調,這些活動日後可能會轉到組織的其他地區舉辦,例如菜市街第43座組屋,但免費食物派發活動還是會照常進行。
「每個人都會很傷心,我也是很傷心,畢竟在這裡都這樣久了,不過沒關係,柳暗花明又一村,我還是可以帶居民出去玩。」
儘管如此,她不認為這裡的社區凝聚力會因此受影響。「其實是一樣的,因為我們每個星期都會跟各種族的居民有小聚會,所以問題不大,因為小型的天天都可以做,投訴也不會多。」

居民出席最後一場大型聚會。(圖:葉衍嫻)
居民:沒了精神寄託
受訪居民紛紛告訴記者,他們得知這是最後一次舉辦大型聚會,且日後都不會再有機會製作節日裝飾後,均感到可惜。
住在這裡已有35年的Lynn告訴記者,大型聚會能夠讓居民之間相互更加了解,因此停辦是很可惜的。
「以前居民之間都相互不認識,慢慢通過聚會才開始熟絡,所以希望這不是最後一次,希望明年如果更多居民要求,還是會再辦。」

居民出席最後一場大型聚會,在組屋樓下聯絡感情。(圖:葉衍嫻)
住在這一帶已有40年的劉來芬則認為,凝聚力可能會因此分散。「因為沒有人來給我們做代表,沒有一個精神寄託,把我們凝聚在一起,做同樣的東西。」
住在惹蘭勿剎一帶的劉雪莉參加勿洛蓄水池路的居民活動已有好幾年,她也感嘆,這裡的社區活動辦得很成功,在其他社區很少看得到,停辦非常可惜。
「很難得看到大家無論種族,都會自己烹煮食物,拿下來分享給其他居民,這些不是金錢可以買得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