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海峽時報)
作者 侯佩瑜
從今天起,我們都要改口了,不能再說新加坡的總人口有500多萬。
根據國家人口及人才署昨天(9月24日)發布的《2024年人口簡報》,截至今年6月,新加坡總人口約達604萬人,第一次突破600萬大關。
新加坡總人口上一次突破500萬大關是在2010年6月,當時為508萬人。
換句話說,新加坡是花了14年,總人口才增加多100萬人。
不過當局預測,到了2030年,新加坡人口可能達不到原先預估的690萬人。
690萬人是在2013年發布的人口白皮書中提出的數字,也是政府制定全島基礎設施的指標,方便有關當局預估要興建多少地鐵、房屋和公園等等。
當局指出,這690萬人的規劃參數,在2030年代仍適用。
自從人口持續老齡化、生育率不斷下滑,這一年一度的人口簡報就沒再帶來什麼好消息。
新加坡人口增長主要靠的是「外人」
總人口進一步增加主要是非居民人口增加5%,從去年6月的177萬人,增至目前的186萬人。當中以工作準證持有者居多,其次是外籍幫傭。
新加坡目前的總人口分配如下:
新加坡公民人數增加0.7%,達364萬人;
永久居民人數則增加1.2%,達54萬4900人;
非居民人口則增加5%,至186萬人。

數據來源:國家人口及人才署和總理公署(紅螞蟻製圖)
今年這186萬非居民的分布如下:
23% 持建築業、海事造船業和製造業工作準證(work permit);
21% 持其他行業工作準證;
16% 持長期居留證和直系親屬證;
15% 是家庭幫傭;
11% 持就業准證(employment pass);
10% 持S准證;
5% 持學生證。
新加坡難以靠「自產」來增長人口

有些夫妻擔心養育孩子的開銷、想成為好家長的壓力,或難以兼顧家庭和工作而選擇不生育。(海峽時報)
新加坡生育率持續下降,去年的公民新生兒只有2萬8877個,比前年的3萬多人減少5.1%。 居民整體生育率跌至0.97的歷史新低。
報告一貫地「安慰」新加坡人說,這可能是受到冠病疫情影響,因為疫情導致經濟動盪,並打亂了一些人的結婚和生育計劃。
但我們心裡都知道「不想生」的原因不僅這些。
新加坡人除了不太想生,也不太想結婚。 新加坡去年註冊結婚的公民年比減少1.7%,達到2萬4355對,但仍比2019年冠病疫情前多。當中,約36%是與非公民的外籍人士結婚,比前年的33%高3個百分點。
據報告,過去五年註冊結婚的公民平均每年達到2萬2800對,比前五年的平均每年2萬4000對少。 首次結婚的新加坡男性和女性的年齡中位數分別是30.7歲和29歲,比10年前更遲結婚。
人口老化大勢所趨

勿洛鄰里中心的年長人士。(海峽時報)
按照目前的趨勢,到2030年中之前,公民死亡人數可能會超過公民出生人數。
2023年,公民死亡人數為2萬4726人。與2014年的1萬7691人相比,這一數字增加了40%。
相比之下,公民出生率在同一時期下降。2023年公民出生率為2萬8877,比2014年的3萬3193人下降了13%。
統計數據也顯示,人口持續老齡化,且速度加快。 65歲及以上公民的占比,從10年前的12.4%上升至今年的19.9%。
有大批的「嬰兒潮一代」,已步入65歲及以上的年齡段。
到了2030年,估計每四個公民(24.1%)就有一人是65歲及以上。80歲及以上的公民,也從10年前的8萬5000人,大幅增加65%,達到14萬2000人。屆時,新加坡將真正踏入「老人國」時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