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範數碼銀行服務故障有方?學者:要求銀行發布服務報告促進競爭

圖:Nadhirah Mansor/TODAY
為防範本地銀行數碼服務一再中斷,學者建議可以要求銀行發布數碼銀行服務的可靠性報告、促進同業之間競爭,甚至要求銀行賠償顧客的損失,以更好保護銀行用戶的利益。
星展銀行數碼服務星期三(29日)中斷近十個小時,導致用戶無法使用數碼服務完成轉帳等操作,對用戶造成許多不便。
專家和學者在接受新傳媒英文新聞網站TODAY採訪時,建議銀行發布數碼銀行的服務可靠性報告,以促進各個銀行之間的競爭。他們認為,銀行應該賠償客戶因服務中斷而可能遭受的任何損失,譬如未能及時付款而需繳交的罰款。
另外,學者們也建議消費者使用多種數碼支付,並隨身帶現金,以避免因系統故障而付款的情況。
國人越來越依賴電子支付
新加坡國立大學商學院金融系高級講師李彥德表示,根據德國統計公司Statista發布的2023年調查,新加坡的無現金支付普及率已達97%,是全東南亞最高。
他指出,若人們出門時只帶手機或智能手錶作為支付方式,在面對任何故障時都會造成「極大的不便」。對此,他建議民眾使用傳統或多種電子支付方式,減輕單一電子支付中斷的影響。
金管局已制定保護措施
新加坡金融管理局目前制定了各種條例和準則,以確保銀行和其他金融機構保護其客戶的利益。例如,為支付系統可靠性設定標準,規定系統在一年內故障不可超過四個小時。李彥德說,銀行還必須有強而有力的安全措施來保護客戶信息,防止欺詐和未經授權的活動,而不遵守規定時將受到處罰。
他補充說,數碼銀行領域正在迅速發展,總有改進的空間。因此,金管局和金融機構應繼續審查和更新其政策和程序,跟上這些變化。
金管局在2021年星展銀行服務中斷兩天後進行「監管行動」,要求星展提高運營風險加權資本1.5倍,意味著銀行必須另外撥出9.3億新元的監管資本來防範這類風險。
新加坡國立大學商學院教授盧耀群認為,此舉會造成機會成本,對銀行來說是具有懲罰性的。
李彥德則認為處罰會造成監管者和被監機構之間的不信任,監管方應該結合監管和激勵的方式來制定條例,為達標的銀行機構提供激勵措施。有關當局也可公布銀行可靠性表現的統計數據,讓銀行客戶自行選擇更可靠銀行服務,促進競爭。
銀行需加強客戶服務
系統出現故障時通常都是客戶主動去聯繫銀行,客戶也只能等待問題解決。盧耀群認為銀行可嘗試更主動去解決問題,如在官方網站上發布信息,通知客戶系統故障和該採取的措施。他說,銀行還應該向客戶提供信息,說明管理技術的風險,解釋銀行將如何識別和降低這些風險。
盧耀群也說,一些銀行如果時不時出現故障,客戶可以主動更換銀行,名聲就是最好的懲戒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