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大醫院設立疝氣治療中心 專門治療疝氣病例


新加坡國立大學醫院每年會進行超過400場疝氣手術。為了更好地應對日益增長的需求,國大醫院設立疝氣治療中心,專門治療疝氣病例。
新加坡國立大學醫院發現有越來越多人患上又稱為小腸氣的疝氣,過去五年每年的增幅達15%。當中三分之一的患者年齡在60歲以上。國大醫院設立了疝氣治療中心,為患者提供多方面的診治服務。
導致疝氣的確實病因通常不詳。缺乏膠原蛋白、遺傳性基因、長期吸菸、年齡、懷孕、手術,以及損傷等都有可能使肌肉組織變弱,從而引起疝氣。
71歲的關劍光在結腸切除手術後的一年發現自己的腹部開始下垂。經過診斷,醫生確認他患有疝氣。他說,疝氣影響了他的工作和生活。
「醫生要求我每次出門時,一定要穿一個類似孕婦穿的縮腳腰帶,而且要穿得很緊,所以會影響我的呼吸,很不方便。」
65歲的羅斯娜因為切除膽囊結石的手術疤痕沒有完全癒合而患上切口疝,她的結腸和肝臟因此從腹壁凸出。而原本只需一個星期治療時間的疝氣卻因羅斯娜的慢性疾病變得複雜。
「蠻不舒服的,因為它漲起來,所以洛曼托醫生就建議我儘快動手術。」

手術機器人進行疝氣修復手術過程。(圖:國大醫院)
國大醫院疝氣治療中心主任兼外科部門高級顧問醫生洛曼托(Davide Lomanto)說,醫院三分之一的病患是60歲及以上的國人。隨著人口老化,患者的病例變得越來越複雜,因此有必要設立疝氣治療中心,為患者提供多方面的專業服務。
洛曼托醫生說,這個多學科中心擁有不同專家,包括營養師、整形外科醫生和放射科醫生。這是因為他們需要仔細分析,特別是對於複雜的大型疝氣修復手術。
新設立的疝氣治療中心也將提供術前和術後諮詢和熱線服務,以及推出一款手機應用程式,專門用於患者的術後護理和評估他們的生活素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