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加坡大獎賽圓滿落幕,紅牛車手佩雷茲獲勝後舉振臂歡呼。(路透社)
作者 許耀泉
輪胎、亞洲車手、泥漿、國歌和引擎,彼此有什麼關聯?
話說F1新加坡大獎賽終於在星期天(10月2日)落幕,領先車手積分榜的紅牛車手費斯塔彭(Max Verstappen)出師不利,錯失在倒數第六輪比賽提前奪冠的機會。
這點只要是星期天晚上有收看賽事直播的蟻粉都會知道,所以現在就為大家補上關於新加坡大獎賽可能較少人留意到的一些花絮。
輪胎:F1賽車戰略的重要一環
新加坡大獎賽原定在新加坡時間晚上8點開跑,但7點鐘老天爺卻下雨下得不亦樂乎。
不知道蟻粉是不是跟紅螞蟻的小夥伴一樣,不由得擔心起來,發簡訊表示:「雨中F1?好危險。」
但其實大家不用擔心,F1每個賽季在氣候迥然不同的地區舉行20多場大獎賽,因此就產生了適合各種賽道和天氣的輪胎:

(倍耐力提供)
為F1大獎賽供應輪胎的倍耐力(Pirelli)整個賽季會製造七種輪胎。
在每場大獎賽中,倍耐力會根據賽道情況,從C1(最硬)到C5(最軟)的五種乾地輪胎配方(compound)中,為各車隊挑選三種,配合濕地胎(綠色標記)和全雨胎(藍色標記)使用。
基於新加坡大獎賽開始前的滂沱大雨造成賽道濕滑,車手們在賽事的較早階段多數使用綠色標記的濕地胎,過後再視情況更換成干胎。
需要車隊費心思量的是,越軟的輪胎,雖然抓地力越強,但也更快磨損;而且每個車隊每場比賽可以使用的輪胎數量有限,因此輪胎是比賽策略的重要一環,甚至可能是制勝的關鍵。

比賽開始時,多數車隊使用帶有綠色標記、帶有排水花紋的濕地胎。(法新社)

最終在新加坡大獎賽奪冠的佩雷茲完成比賽的時候,使用的是帶著黃色標記的乾地胎。(法新社)
落寞的唯二亞洲車手
策略固然重要,但F1車手仍需要不少運氣。

開著紅色賽車的周冠宇與藍色賽車的拉提菲發生碰撞,導致退賽。(法新社)
阿爾法羅密歐(Alfa Romeo)車隊的中國車手周冠宇就因為與威廉士(Williams)車手拉提菲(Nicholas Latifi)發生碰撞,而導致退賽。
賽會在調查後裁定,周冠宇嘗試從左邊超車時,原本有足夠空間,但拉提菲仍向左駕駛,沒有給周冠宇留下足夠空間,造成碰撞。
賽會因此認為拉提菲應為碰撞負責,罰他在下一輪日本大獎賽正賽中退後五個車位發車。
艾法托利(Alpha Touri)的日本車手角田裕毅則因為賽車打滑失控而撞進護欄,黯然退賽。
政府大廈前大草場成了名牌鞋子的墳墓?
除了賽車,新加坡大獎賽正賽當晚也在政府大廈前大草場舉行演唱會,吸引不少歌迷前往狂歡。
問題是,老天爺搶在開賽前下了傾盆大雨,不只造成新加坡大獎賽延遲一小時開始,還把政府大廈前大草場秒變泥濘地。然後有人乾脆在泥漿中打滾,既來之則安之。
有網友在社交媒體上發視頻,建議大家在現場穿足球靴,免得美美的鞋子遭殃。但視頻前半部那幾雙鞋子,已經可用「慘不忍睹」來形容:
至於接下來這位穿著愛馬仕高跟鞋的女士,不知道她的媽媽可曾在她小時候,擰著她的耳朵責罵道:
「你看!你看!是不是叫你下雨天不要穿白鞋出門!」 不過,若是要從各位在泥漿中打滾的迷哥迷姐當中選出一位「冠軍」,恐怕就非這位小哥莫屬了:

堪稱「F1大獎賽後最髒」的地鐵乘客。(Beh Chia Lor - Singapore Roads面簿)
新航空姐演唱國歌
另外,蟻粉也可能注意到,比賽開始前,有四名新航空姐在賽道上唱起新加坡國歌《前進吧,新加坡!》。
原來,在比賽開始前演唱主辦城市的國歌,已經是每場F1大獎賽的慣例。
賽會更在近年規定車手必須到起跑線前肅立,以示尊重。

新航空姐在新加坡武裝部隊軍樂隊的伴奏下領唱國歌。(視頻截圖)

車手們在《前進吧,新加坡!》奏響時,在起跑線前肅立。(法新社)
F1賽事好像不再那麼刺耳?
最後,如果蟻粉在收看直播時,是不是發現賽車的引擎聲似乎比往年小了些?
放心,那不是您的電視機故障,而是F1賽車目前使用的引擎較過去有以下的差別:
廢氣不再直接高速排出車外;
改用轉速(revolutions per minute)較低的混合動力(hybrid)引擎,其所製造的聲響頻率較低;
燃油效率比過去較高,所浪費的能量(即轉化為熱量和聲量的能量)較少。
所以,這次的大獎賽,住在市區周圍的蟻粉或許覺得耳朵好像少受了點罪吧?
即便如此,引擎噪音一直都是圍繞著F1的一個課題。
有人覺得F1少了那震耳欲聾的引擎聲就好像少了什麼,有人覺得還是保護雙耳最重要。不知蟻粉怎麼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