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府會繼續竭力幫助包括中等收入階層在內的新加坡人紓緩生活費上漲的擔憂,也會在外部環境出現下行風險時做出應對。
物價上漲和外部環境的不確定性,使中低收入階層擔心自己會受到衝擊。財政部長黃循財在5頻道前晚(2月22日)播出的電視對談節目中說,政府理解新加坡人的擔憂。正因要緩解這方面的壓力,政府頂著須擴大收入的迫切需求,分兩年上調消費稅。
黃循財剛於本月18日發表2022年財政預算案聲明。他說,政府也通過家庭援助配套及定心與援助配套,協助新加坡人應對生活費上漲的壓力。這些計劃不只面向低收入群體,也惠及中等收入家庭。
如果經濟環境對中低收入家庭的衝擊超出預期,政府也準備好提供更多援助。黃循財說:「情況如果惡化,政府一定會做出回應,我們也有不同的應對方式。例如,如果通貨膨脹的情況持續,或比預期來得更高,我們能在貨幣方面採取行動應對,但我們也可以為新加坡人提供更多幫助,應對物價上漲。」
政府在預算案聲明中也宣布將就業准證(Employment Pass)申請者的最低月薪從4500元提高到5000元,以及將S准證申請者收入門檻從2500元調高到3000元。
黃循財在談到多個領域出現勞動力吃緊的情況時指出,這項宣布並不意味新加坡拒絕外籍雇員,而是為了更好地拿捏以確保進入新加坡的外籍雇員和專業人士具備合適的才幹,可加入有需求的領域,以加強本地和外來勞動隊伍之間的互補。
英蘭妮:制定更高收入門檻 意讓僱主優先考慮本地員工
總理公署部長兼財政部和國家發展部第二部長英蘭妮昨天下午作客MONEY FM 89.3電台訪談節目時也說,制定更高的收入門檻,意在讓僱主在引進外籍員工時再三思考,並優先考慮本地員工。
「如果僱主真的必須從海外聘請人手,那至少僱主已做好支付這筆費用的準備,並認為這是合理的做法。」
部分民眾提出,基於觀感上的考量,政府應等到2024年才一次過把消費稅調高兩個百分點。但英蘭妮指出,政府不能為了觀感而延遲上調。
到了2030年,新加坡每四人中就有一人的年齡在65歲或以上,政府在醫療開銷上的增幅將達國內生產總值的0.8%。即使在消費稅上調兩個百分點後,稅收的增加也只占國內生產總值的0.7%。
「醫療開銷是經常性支出,需要經常性收入。這也是我們必須調高消費稅、不能延後太久的理由。」
她也說,60%的消費稅稅收來自高收入群體和在本地工作的外籍人士。政府通過簡明的制度向所有人徵稅,但同時為中低收入提供補貼,真正支付更多的是高收入群體和外籍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