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加坡14日訊)網上盛傳泰國和越南農夫利用化學劑將榴槤催熟,新加坡食品局檢查並未發現進口的榴槤含有化學催熟劑,因此安全食用。
食品局的抽樣檢查沒有發現進口新加坡的榴槤殼有化學催熟劑的殘留痕跡。不過,適量地使用合法催熟劑如乙烯利(Ethephon)來控制水果熟度,是合法的做法。
奧雲路的榴槤攤販陳先生說,他入行5年,從沒看過本地出現化學劑催熟的榴槤。
「用化學劑催熟的榴槤不好吃,賣這種榴槤信譽會受影響。」
另一名榴槤小販也說,他會檢查及確保供應商的榴槤品質。
他們的榴槤都是從馬來西亞進口。一名榴槤老饕琳莎(32歲)說,大馬榴槤比較少用化學劑催熟。
食品科學專家告訴《海峽時報》,過量的化學催熟劑會致癌,導致頭痛和暈眩。不過,只要化學催熟劑沒有接觸果肉,開榴槤的人在吃前先洗手,吃榴槤不會有嚴重健康威脅。
如何辨別榴槤是催熟,還是自然熟?
1)大馬的榴槤季節是5月尾到8月、11月中到2月期間,這個時期外的可能是泰國或印尼榴槤,使用化學催熟劑的機會比較高。
2)榴槤莖上有黃姜粉或黃漆的痕跡
3)榴槤莖顯老,但果肉卻結實
4)榴槤莖被削掉,避免黃姜粉或老莖「露餡」
5)果肉吃起來像早熟采割的榴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