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疫情發生,本地關於經濟和就業的討論就從未停止過,疫情加劇全球的各種挑戰,當中包括地緣政治不確定性和科技發展帶來的影響。
而新加坡因為地域和本地經濟結構模式的原因面臨著更多的挑戰。面對這些挑戰新加坡必須創造新的連接性、加強那些難以被取代的戰略性發展機會,建立全球人才網絡以及為國人維持和創造廣泛的就業機會。

在經濟上必須做出大膽的選擇,以保障新加坡的未來,當中包括繼續維護新加坡所打造的全球連通性,發展小眾專業技能如研發新冠診斷試劑盒或是生產新一代的疫苗等,讓新加坡在全球供應鏈中更難以被取代。
而這一切的發展都離不開對人才的依賴,不管是培養本地優秀的人才還是引進外籍人士。

陳任何想要成為國際樞紐的國家都必須擺脫外國與本地人才平衡的辯論。更關鍵的是,必須專注於建立全球創新和知識網絡,新加坡也需要最好的人才保持競爭力。
改善僱傭條件
勞資政公平與良好僱傭聯盟的調查顯示,更多國人認為職場落實公平與良好僱傭措施。勞資政夥伴也將成立新的組織,以集合各方意見,對員工在職場面對的課題進行討論和研究。
比如說大家關注的本地老齡化問題。
一家環境服務和資訊科技業公司每四名員工中就有一人年齡在50歲以上,其中13人還過了62歲的最低退休年齡。
一般的公司會考慮到,員工到了到了60歲或65歲的時候,他們的體力其實不再適於進行粗重的工作,因此我們讓他們從事較輕鬆的工作。

很多的本地公司也是如此實施相關條例的,27家企業和個人因推行公平與良好僱傭措施而在勞資政聯盟獎項中受到肯定。
實施良好僱傭措施的僱主為員工提供適應性計劃,不同的職業發展道路和工作安排。
這些措施將幫助員工順應他們在職業和生命不同階段的需求,公司也因擁有更有效率的勞動隊伍而獲益。
推進就業
自去年3月以來,有超過1萬6000人在新心相連就業與技能配套下,在資訊通信領域找到工作和實習機會。去年這個領域為本地人提供的就業機會,比前年多了8000個,大約增加5%。
過去五年里,在新加坡的經濟增長中,資訊通信領域的增長最快,而且在去年逆勢而上取得4.8%的增長。預計這股增長勢頭還會持續,因此當局已經加緊培訓這方面的人才。
單是本地大學的資訊和數碼科技學科加在一起,比起三年前的收生人數多了約三倍。

科技通訊領域的人才需求強勁,除了資訊通信媒體業以外,其他領域也需要這方面的人才。
各領域都需要掌握數碼技能的人才,未來兩年前來投資企業所提供的工作機會,五個當中有兩個將是數碼相關的工作。本地的高等教育學府也為學生提供相關培訓,提高他們的工作能力。
改善外籍人士工作環境
為了適應快速發展的經濟環境,本地必須更大膽地跳脫既定思維,並變得更加靈活和反應迅速。
本地的外籍人士是就業市場和經濟發展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想要增強新加坡的競爭力,自然離不開外籍優秀人才。

在疫情之下,新加坡必須迅速採取行動,以創新方法保護外籍人士和客工的健康。這就包括配合防疫措施,改進基本保健服務,尤其是客工可以從更多醫療保健中心獲得醫療服務。
在這種新模式中,外籍勞工將被納入專門的醫療中心和遠程醫療提供者的接收範疇,以建立更牢固的醫患關係,更好地了解他們的健康問題和長期護理需求。
另外,我國也通過移動應用程式,全天候為外籍員工提供遠程醫療服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