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成立的這半個多世紀裡,新加坡政壇一直超級穩定,到底是怎麼做到的呢?

海地總統被刺殺的事件引起了全世界的關注。於此同時,在另一個國家——新加坡,總統卻能長期居住在普通人居住的「組屋」里(類似中國的經濟適用房),總理也能經常上街購物、到公園遊玩以及乘坐公共運輸等,他們無論去哪裡都非常安全。究其原因,是因為新加坡政壇超級穩定!

圖為2019年6月,新加坡總理李顯龍在日本大阪參加20國峰會時,與妻子何晶在街頭遊玩。由於新加坡在全世界免簽證國家和地區近200個,新加坡公民出國和中國人出省、市一樣便捷。
一個國家的穩定,雖然原因很多,但是主要有三個因素:
一是精英治國有方、領導班子團結一致;
二是政府高效廉潔、群眾衷心擁護;
三是對外不樹敵,國家沒有外部侵略干涉。
而這三點,新加坡全部做到了 。
在全世界的各國政壇上,新加坡是很小的國家,面積724平方公里,其中100多平方公里是建國後填海新增加的;常住人口500多萬,其中具有新加坡國籍的公民只有300多萬。

自從1965年建國以來, 國家從來沒有發生過政變、暗殺等現象;而且國家的領導班子團結、國內各民族和諧、人民友好互助充滿愛心,多年來沒有發生過群體性的上訪事件。在國際上,可以說在全世界沒有一個「敵人」。
特別是在2021年4月8日,新加坡候任總理王瑞傑請辭後,國家的領導層的多個部門的部長,也進行了一次較大的調整,而整個國家仍然十分平穩,波瀾不驚。
國不可一日無君,但是新加坡的總理在不在國內,人們的工作生活,都是按部就班正常進行 。
同為東協的國家緬甸,前不久也發生政變。多年前柬埔寨國王西哈努克,只去前蘇聯訪問一下,國內就發生了政變,國王被趕下台,長期流亡在國外。韓國也曾經發生過總統被殺的事件。印度的領袖也發生過被刺殺的事件。
新加坡政壇超級穩定,這在許多國家都很難做到的。當然,這裡面有許多成功的經驗,筆者認為,其中最主要的有以下幾點:
01
和平過渡
200多年前的1819年,英國人萊佛士登陸新加坡後,新加坡長期是英國的殖民地,其中1942-1945年是日本的殖民地。在英國殖民地期間,李光耀為英國政府服務,而且是一個「模範生」,多次受到英國政府的表彰,稱之為「遠東最開明的人士」。
在日本殖民地期間,李光耀也曾經為日本人服務過,從事機密的電報工作。因為新加坡的政權移交是「和平過渡」的,沒有發生「槍桿子裡面出政權」的故事。所以新加坡與「侵略者」的宗主國之間,沒有「你死我活」的矛盾,大家好聚好散。
1945年,英國軍隊趕走了日本人,新加坡又重新成為屬於英國的殖民地。1959年,新加坡從英國的殖民地獲得獨立,英國將政權和平移交給新加坡政府, 李光耀出任首任總理。出於國家安全及經濟上的原因,新加坡獨立後,英國軍隊一直還駐紮在新加坡。後來英國軍隊多次提出要撤離新加坡,李光耀再三挽留。
當時的主要原因,還不是安全方面的,主要還是經濟上的,因為英國軍隊一撤離,為英國軍隊服務的「三產」人員就會失業。而剛剛獨立的新加坡,經濟上十分困難,首要的問題就是「就業」問題。後來,在1963年新加坡與馬來西亞合併,1965年分開。
值得一提的是,二戰後馬來西亞共產黨在新加坡很活躍,馬共的「解放運動」,他們的目標就是要「解放馬來西亞(含新加坡)」。馬共的武裝鬥爭主要是在馬來西亞的山區打游擊,在新加坡主要是搞工運與學運,這也是新加坡的心腹之患。
對在新加坡的「政治犯」,新加坡是「敵我矛盾按人民內部矛盾處理」,李光耀基本上一個不殺,避免了矛盾的激化。當馬共成為歷史後,他們的後人以及馬共的支持者們,仍然能夠接受新政權。
「槍桿子裡面出政權」,在新加坡有一個「另類版本」,新馬分開後,李光耀從新加坡的「州長」升格為「新加坡共和國總理」,因為馬來西亞在決定「開除」新加坡後,李光耀曾哭著請求馬來西亞收回成命,後被拒。
李光耀「不得已」宣布新加坡的獨立,在馬來西亞的武裝人員的 「槍桿子下」,李光耀聯想到:新加坡必須建立自己的軍隊了!
槍桿子裡面出政權,成則為王、敗則為寇。寇雖然失敗,但是寇的後人還在,贊成寇的思想的也大有人在,總不能一直殺下去吧?這些都是不安全的因素。所以,在新政權成立後,在與馬共的鬥爭中,李光耀沒有殺一個「政治犯」,這是新加坡社會穩定的一個重要因素。
02
以「儒」立國
中華傳統文化,特別是儒家文化,是新加坡立國之本。為什麼新加坡稱之為「四小龍」之一,因為大龍是中國,受中華文化影響的小國,一般稱之為「小龍」。儒家思想是大中華文化圈的精神支柱,也是新加坡的立國之本。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各司其職,不逾規矩,這才能保證國家的和諧穩定。
中國和周邊的一些國家和地區,如港澳台等地,基本上都屬於大中華文化圈,這個地區受中國的傳統文化影響最大,海外華人一直把中華傳統文化當作精神支柱,奉行的是儒家的「忠孝仁義、克己復禮」。
1994年,李光耀在接受美國雜誌《外交》訪問時說:「美國人對亞洲同西方的價值觀辯論很感興趣,我卻談的是儒家理論,中國、新加坡、日本、韓國、越南,凡是使用漢字系統,儒學經典流傳的國家,都深受儒學價值觀的影響,而散居在東南亞的近2000萬名華裔,所推崇的也是儒家思想。」
新加坡雖然實現了現代化,但是仍然隨處可見中國的傳統文化。可見現代化與傳統文化不是互相排斥,而是相得益彰。
李光耀曾說過:「中國要實現現代化,不一定就得把基本的文化價值觀和信仰全部拋棄。看看中國台灣、韓國、中國香港和新加坡,大家都在想方設法保留勤儉節約、刻苦耐勞的傳統價值觀,強調注重學問知識,效忠家庭和國家,讓社群利益放在個人利益之上。正是因為這些儒家價值觀,才有社會的凝聚力、高儲蓄、高投資,進而帶來高生產力和高增長。」李光耀堅信:中國越發展,傳統的儒家文化的影響力就越大。
03
師夷之長
中華文化是新加坡的立國之本,而西方文化則是新加坡團結各民族的紐帶,也是新加坡通往世界的橋樑。在新加坡獨立後,李光耀說過,要感謝英國,國家基本上延用了英國的管理制度。
在新加坡的市中心,特地為英國首次登陸新加坡的英國的萊佛士先生,建立了一座萊佛士的塑像來紀念他,並且把萊佛士尊稱為新加坡的第一個國父。
而且對英國殖民地期間,一切對新加坡有用的東西全部保留,如英國人留下的制度、語言、地方和單位的名稱等等。包括日占時期的嚴格管理,新加坡也學習日本的嚴格管理。
學習英國最大的舉措是,不但延用英國的制度,而且把英語作為國家的通用語。新加坡雖然華人最多,但是國家的通用語卻是英語;城市建設不少都是學習英國的經驗,比如建築物旁邊基本上都是草地,連市中心也必須建草地;連城市許多地方、道路和單位的命名,也都是仍然延用英國的人名,如萊佛士廣場、伊莉莎白學校等等,隨處可見西方留下的痕跡。
李光耀在《我的雙語之路》里說到,英語不但是新加坡聯繫國內各個民族的紐帶,也是新加坡與世界接軌的橋樑。英語為新加坡的民族團結和走向世界發揮了極大的作用。

04
精英治國
李光耀認為,「有好領袖才會有好政府」, 「一、二個傑出的政治領袖,對一個國家的存亡有生死攸關的關係」。在李光耀看來,領袖素質比制度更重要。他認為美國重視三權分立和相互制衡的制度,來建立好政府的做法不適合亞洲,亞洲的經驗告訴人們:「要建立好政府,非有優秀人才不可。
不論政治體制有多好,差勁的領袖仍會給人民帶來傷害。相反地,我見過好些社會,儘管缺乏健全的政治體制,卻管理得很妥善,正因為有優秀強悍的領袖當政。」 因此,要選拔具有君子品質、強人意志的人當領袖。人民行動黨不斷吸納政治精英進入黨和政府系統。
第一,這不僅提高了人民行動黨的執政能力,也使得反對廣泛吸收社會精英進入行動黨的政府體系黨找不到傑出人才,減少對行動黨的威脅。
第二,培養政治精英。人民行動黨先是考察推舉一些優秀青年才俊到重要崗位鍛鍊,如參加縣市議員的競選、社區工作、國會議員的競選等。然後進行培養,按嚴格程序進行測試,及時調整。
最後,嚴格把關,選拔出接班人。選派優秀的青年黨員參加國會競選,在重新確認自身執政地位合法性的同時,也鍛鍊了青年幹部,為權力交接作好人才儲備。
新加坡出了一個李光耀,是新加坡人民的幸運。
05
誠信立國
中國古時候商鞅變法,徙木立信。在政治領域裡, 「國無信不立」。李光耀深信,一個人在公在私都必須絕對誠實和廉潔,沒有妥協的餘地。他嚴格要求自己、家人和同僚都要信守這個原則。
在疫情期間, 新加坡一家醫院, 在不知情的情況下,給一個不滿18歲的人按成年人的標準打了疫苗,新加坡的衛生部在知道後連夜向當事人道歉。
在新加坡,政府部門如果是「亂罰款」,嚴重的是要坐牢房的。有媒體報道 ,新加坡某女停車管理員在去年一個月間,沒去停車場巡邏,卻胡亂開了總額$1000的54張罰單給30名車主。其中一名車主發現「罰得不對」,於是找上建屋局查證,才揭發此事,結果女停車管理員被判坐牢四個星期。
聞過則改是政府樹立威信的一個重要方面,沒有一個文過飾非的政府,在老百姓心目中會有威信的。

06
反腐倡廉
新加坡在英國殖民期間也是很腐敗的, 李光耀執政後, 首先向共產黨學習廉政。1959年的東南亞,正是共產黨的影響如日中天的時候。那時的共產黨人,雖然仍在地下活動,但在老百姓眼中,卻有著大公無私甘於奉獻的良好形象,尤其是在學校里,同情支持共產黨的年輕人很多。
在早期與共產黨的合作中,李光耀明白,只有像共產黨人那樣保持清廉形象,才有可能不丟掉這個位子。
李光耀對舊中國國民黨政府的腐敗深惡痛絕,他曾經訪問台灣二十多次,但是一次都不見蔣介石,他認為,就是蔣介石政府的腐敗,把中國大陸搞丟了,新加坡政府絕對不能容忍腐敗現象滋生。
對政府形成立體有效的監督網:
1.以法治國
美國的一家主流媒體,曾經報道新加坡是「家天下」的新聞,在這種情況下,一般都是新加坡政府向美國政府提出「抗議」,而時任國務資政的李光耀和總理吳作棟,卻以個人的名義和美國媒體打官司,狀告媒體媒體「造謠」,結果法院判決:美國媒體敗訴賠款,並且向李光耀和吳作棟道歉。
新加坡媒體曾報道過,有極個別的新加坡人,攻擊汙衊總理李顯龍的事情,李顯龍並沒有叫警察請人家去「喝茶」,李顯龍也是向法院起訴被告,被告是否有罪,一切以事實為依據、法律為準繩,法院說了算。法院怎麼判決,就怎麼執行。可見新加坡政府官員的權力很有限,一切都是依法辦事。
2.輿論監督
當然,有人會懷疑官官相護,如果法官偏袒官員怎麼辦?這好辦啊,還有輿論監督。李顯龍曾經購買一套房屋,有人懷疑其中有「貓膩」,懷疑優惠太多了。輿論提出質疑後,李顯龍馬上公開購房的過程,一切都是和正常人交易一樣,並沒有特殊的優惠。
新加坡的執政黨和政府不辦媒體,新加坡的網絡也沒有「防火牆」。特別是在新加坡,不但有新加坡出的報刊電台等媒體,也經常可以看到聽到外國的報刊和電台播音,華語的報刊或者電台,如果不聽看主辦的地方,你根本分不清是哪一個國家辦的。他們監督新加坡政府是「不會講情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