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入境新加坡新政策
- 新加坡人口減少(PR減少,外籍勞工減少)
來新工作、申請PR的好時機?
「入境新加坡」 新政策
10月2日,新加坡抗疫跨部門工作小組舉行發布會。工作小組宣布,新加坡進一步調整邊境管控措施。
根據新措施,從10月6日23時59分起,入境旅客若曾到訪疫情風險等級相對高的第三類別和第四類別國家,隔離時間將縮短為10天;若曾到訪風險等級較低的第二類別國家,隔離時間縮短為7天;若從風險等級最低的國家入境,新冠病毒檢測結果為陰性則無須隔離。新加坡將各國按照疫情嚴重程度分為四個類別。
第一類別:中國(包括港、澳、台)和紐西蘭
第二類別:捷克、丹麥、法國、芬蘭、義大利、日本、盧森堡、馬爾他、荷蘭、葡萄牙、西班牙和瑞典
第三類別:美國、英國、巴林、不丹、賽普勒斯島、斐濟、希臘、冰島、愛爾蘭、列支敦斯登、馬爾地夫、斯洛伐克和土耳其
其他國家,則屬於第四類。
(目前新加坡不准孟加拉、印度、緬甸、尼泊爾、巴基斯坦和斯里蘭卡的訪客入境,所以這些國家不在任何一個類別。)
此外,工作小組還宣布,持有新加坡長期工作簽證或學生簽證者,從今年11月1日起入境時須已完成新冠疫苗接種。
據新加坡《聯合早報》2日報道,新加坡貿工部長顏金勇因曾和一名新冠肺炎患者密切接觸,接到當局發出的健康風險警告。當天,他以視頻方式參加了新加坡抗疫跨部門工作小組發布會。
到當局發出的健康風險警告。當天,他以視頻方式參加了新加坡抗疫跨部門工作小組發布會。
「人口」 減少

(上圖轉載自新加坡聯合早報)
截至今年6月,公民人口減少0.7%至350萬人,永久居民人口則較顯著下跌6.2%至49萬人。
非居民人口更是大幅減少10.7%至147萬人,主要因為邊境限制和經濟不確定性導致外籍員工人數減少。各類證件的持有者都減少,其中跌幅最大的是建築、海事船廠和加工業的工作準證持有者。147萬名非居民人口當中,建築、海事船廠和加工業的工作準證持有者占比最高(20%),其他領域的工作準證持有者緊隨其後(19%),接著是公民、永久居民或工作證件持有者的家屬(18%),以及外籍女傭(16%)。
居民人口指的是公民和永久居民的總數。疫情期間的邊境限制仍是導致人口下滑的主要原因,更多公民和永久居民連續12個月或以上在國外居住,因此沒被計入本地居民人口當中。非居民人口指的是不屬於公民和永久居民的常住人口。

「外國人」 機會來了?
2019年的時候,新加坡新增PR數為32915人,新增公民數為22714人,新增新加坡公民海外出生的嬰兒為1599人。
2020年,新加坡新增PR數為27470人,新增公民數為21085人,新增新加坡公民海外出生的嬰兒為1344人。新批准的公民和PR數量,相比2019年大大減少!
去年取得公民和永久居民權的人數比較少,相信也與邊境限制,以及為落實安全管理措施等造成的運作限制有關。例如已獲得原則批准的申請者因為防疫措施導致名額有限,而無法親自到現場完成最後的步驟。
去年拿到新永久居民的人,年齡主要分布在21歲到30歲,占比37.1%,其次才是31歲-40歲,占比31.2%。
拿到公民身份的人,年齡主要分布在20歲及以下,占比37.1%,31歲-40歲,占比26.3%。
據調查,目前,新加坡永久居民的年齡集中在25歲到59歲。另外一如既往的是,在本地讀到中學以上的學生較容易拿到永久及公民身份,占比分別為84.3%跟80.9%。

新加坡的經濟發展一部分來源是來自外國人不斷湧入並給新加坡帶來貢獻,而現在外國人的減少無疑會增大新加坡對於外國人以及外國人轉新加坡人的需求,所以我們經過分析,今年正是來新加坡工作以及申請PR的好時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