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時候,父母都會遇到這樣的情況,那就是孩子明明有心事,卻不會和自己分享。特別是對於承受了很大的學習壓力的孩子來說,他們往往會把事情埋在心裡。

壓力源也有可能不全在學習方面
學習上的重擔通常是孩子的壓力源,但這並不是唯一的壓力源,有些時候,來自同學和家人的壓力也有可能會成為壓力源。
這也就需要父母具備更加敏銳的觀察能力和辨別能力,並且儘可能多了解孩子在家庭之外的生活是怎樣的。
對於與學校有關的問題,父母要多和老師聯繫,他們可以提供更多關於孩子在社交場合或小組工作中的表現信息。特別是與學校朋友的關係,有時與學校朋友之間的不愉快也有可能成為孩子的壓力。
對於學校以外的壓力,通常是來自父母,他們可能會在不知不覺中施加超過孩子能夠承受的壓力,這就需要父母時刻去反思自己的言行,看是否有一些不恰當的地方。
不要成為「直升機父母」

直升機父母(helicopter parent)是目前國際上流行的一個新詞語。將某些「望子成龍」、「望女成鳳」心切的父母稱為「直升機父母」——就像直升機一樣盤旋在孩子的上空,時時刻刻監控孩子的一舉一動。
父母不能夠成為「直升機父母」,也就是過度保護孩子那一類父母。
+ 根據新加坡國立大學的一項研究,父母過度介入教養方式,長久下來弊多於利,「直升機父母」教養出來的孩子,容易出現焦慮、憂鬱等心理問題,成為所謂的順應不良型完美主義者(Maladaptive Perfectionist),經常聚焦事物不好的那一面。
新加坡國立大學助理教授Ryan Hong尤其強調:
————「父母的要求過高,可能導致孩子日後經常自我苛責,常為小錯耿耿於懷,總會覺得自己『不夠好』。」

學會放手並不容易,因為很多父母都擔心失敗會嚴重地影響到孩子的情緒。但是,如果父母不給孩子足夠的機會來制定解決方案,從錯誤中吸取教訓並建立自信心,那麼這可能會對他們的成長產生不利影響。
在學業上的壓力,有時候並不一定需要父母去幫助孩子解決,而是 應該適當支持,讓孩子學會自己去處理壓力,學會克服失敗。從長遠來看,這也有益於孩子的心理健康。
在解決孩子的壓力這個問題上,有時候父母唯一需要做的就是溝通和理解。當孩子們到了青少年時,必須給他們更多的空間和隱私。父母必須接受並理解,他們不一定要了解孩子的一切,同時繼續表現出無條件的愛和支持。
不過就算是專門研究心理方面的專家,也會有束手無策的時候!那麼這裡有一些來自新加坡的建議,或許對父母幫助孩子緩解壓力有一些幫助。
說到優質教育,許多國內家長第一個念頭可能是進入學校特設的資優班進行學習。
但在新加坡的父母眼裡,在基礎教育階段,自有一套教育方法。
追求主動探索
在學習的過程中孩子很容易感到無聊,也很容易遇到挫折澆熄他們學習的熱情。新加坡父母平常在陪孩子學習、進行家庭活動的同時,更多觀察學習的過程、方式,而非學習的結果。

為孩子規劃了個人的學習計劃,沒有無止境的習題,而是用有趣的方式挑戰各式各樣的題目,保持學習的興趣。
如果覺得很簡單,就再往前進一些,直到找到感興趣的目標,並且能夠持續主動探索的程度為止。
————「建立孩子的信心很重要,學齡前的教育是孩子學習的基礎,我們希望孩子不只是聰明,還能夠有韌性。」
活用知識比懂得多少重要
當今時代,有一件事再確定不過,未來你知道多少並不是重點,Google什麼都知道。
你需要倚靠的是你如何利用你的知識。

1970年代後,新加坡的經濟快速轉型,人們的工作也由低薪、勞力密集的藍領階級轉向高科技白領階級。
隨著經濟發展的腳步,教育方法也必須有所轉變。在新加坡進行教育改革時,他們想著這些孩子未來會需要什麼樣的技能目標轉為打造世界級的教育水準:
從傳統背誦式填鴨
轉向鼓勵每個孩子發揮創意
新加坡父母選擇的教育方式更關注未來,如何應用所學、發揮創意遠比很會考試、取得好成績來的重要。
題外話:新加坡父母的道德教育!
對於道德教育,新加坡父母們最為重視以下3點:
1. 培養孩子仁愛之心;2. 培養孩子有紀律、守秩序;3. 教育孩子講文明,懂禮貌。
還有一點值得借鑑的是,新加坡人不僅注重家庭道德教育,也十分重視社會公德教育。面對綠化率極高的國土,自覺主動地愛護周圍環境。
在新加坡,平均每4個人就有一棵樹。新加坡人熱愛他們生息繁衍的土地,他們用自己的實際行動,裝點著這個美麗 的「花園之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