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療新冠抗體藥物進入第三階段臨床試驗
新加坡研發的治療新冠抗體藥物從12月13日起進入第三階段臨床試驗,1305名新冠確診病患將接受注射以測藥效。試驗一旦成功,此抗體藥物可能正式成為治療新冠藥物。

由新加坡生物科技Tychan公司研發的TY027是一款針對嚴重急性呼吸綜合徵冠狀病毒2(SARS-CoV-2,即新冠病毒)的單克隆抗體(monoclonal antibody)。第三階段的試驗面向1305名新冠病患,以確定TY027的藥效,包括藥物是否能減緩病情惡化、加速康復,以及能否暫時保護病患免受感染。
據Tychan公司創辦人黃英勇教授介紹,公司在今年10月獲得衛生科學局批准,第三階段試驗從昨日起在新加坡中央醫院和國大醫院開展。樟宜綜合醫院和盛港綜合醫院也將轉介病人參與這項試驗。
其中,參與的病患都必須是在發病的前面六天內接受測試和治療,才能判斷抗體的治療效用。由於新加坡新冠病患人數不多,試驗也將在外國醫院進行,包括以色列的舍巴醫療中心(Sheba Medical Center)。
TY027的研發得到新加坡國防部、衛生部、經濟發展局等政府部門與機構的支持,公司也透過政府整體協作(Whole-of-Government),探索與其他國家的醫療機構合作展開試驗。
TY027的研發工作自今年2月起開展,並在今年6月對23名健康的志願者進行了為期六周的第一階段臨床試驗。
杜克—新加坡國立大學醫學院新興傳染病項目副主任的黃英勇教授說,志願者在注射TY02之後都沒有出現副作用,將劑量提高至30mg/kg後也是如此。
至於藥物為何跳過第二階段、直接進入第三階段的研究,黃英勇教授解釋:
「第二階段試驗一般研究藥物的安全性,不會研究效用。研究員在討論後認為,疫情持續蔓延,我們需要更快得到答案。我們知道藥物是安全的,相同的技術已用於研發黃熱病和茲卡病毒的抗體,它們的安全性都相似,第二階段研究不會有太多價值。」
試驗成果將提交給監管機構審查,申請讓抗體藥物獲准使用。公司也已開始探討大規模製造抗體藥物的詳情,希望能儘快用來減少新冠帶來的影響。
深喉唾液新冠檢測法
一方面治療新冠的藥物正在進一步研發試驗,另一方面,新冠的檢測方式也在不斷進步。
只須將喉嚨深處的唾液吐進檢測容器,就可檢測新冠,不必再忍受鼻咽拭子採樣方式帶來的不適,這個名為「RESOLUTE 2.0」的檢測盒已獲得新加坡批准,成為第一種採用深喉唾液的新冠檢測法。

總部設在新加坡的醫療設備企業Advanced MedTech昨天發布文告宣布,新加坡衛生科學局(HSA)批准了新加坡首個採用深喉唾液(deep-throat saliva)檢測新冠病毒的定量反轉錄聚合酶鏈式反應(Reverse Transcription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簡稱RT-PCR)檢測。
受檢者只須將喉嚨深處的唾液吐進檢測容器,跟目前的鼻咽拭子採樣方式相比,深喉唾液檢測除了能減少不適,受檢者也能遵照指示自行操作,無須依靠受過醫療訓練的人員幫忙採集樣本,因此減少了病毒傳播的機率。
明年在樟宜機場使用
另一方面,檢測過程完全跳過提取核糖核酸這個步驟,與其他經批准的RT-PCR檢測相比,減少了潛在的人為失誤,同時將檢測交付時間縮短了一半。
根據文告,RESOLUTE 2.0檢測盒可在樟宜機場明年即將設立用以檢測新冠樣本的專用實驗室使用,這可加快目前的檢測過程,並將輸出的樣本增加至常規RT-PCR檢測實驗室的四倍以上。
RESOLUTE 2.0由國防科技研究院(DSO National Laboratories)和新加坡科技研究局(A*STAR)聯手研發,是新加坡首次自主研發出採用直接聚合酶鏈式反應(direct multiplex RT-PCR)的檢測盒。

文告指出,深喉唾液檢測的臨床表現得到臨床研究的支持,這包括新加坡科技研究局屬下的醫療診斷髮展中心(DxD)、淡馬錫基金會、醫療保健公司Sheares Healthcare、樟宜綜合醫院、國防科技研究院以及兀蘭醫療園(Woodlands Health Campus)。「在深喉唾液樣本進行的測試顯示,它能準確地識別臨床研究中所有的陽性病例。」
目前採用深喉唾液檢測新冠病毒的地區包括香港,而新加坡普遍採用的則是PCR檢測。
新加坡已在一些大型活動推出抗原快速檢測(Antigen Rapid Tests,簡稱ART)試行計劃。
ART檢測無須在實驗室進行,可在半小時內得出結果,比PCR檢測更快捷和便宜。不過,衛生部長顏金勇10月20日宣布有關計劃時指出,新加坡目前普遍採用的PCR檢測,仍是準確度最高的「黃金標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