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天(10月20日)上午,中國青島市政府召開疫情防控新聞發布會。會上,青島市副市長欒新總結了此次疫情防控的經驗。她表示,在這次的工作中,找到了充分的證據鏈,證明新冠病毒可由物傳人,同時受到溫度的原因,冷凍的條件可延長病毒的存活期。這一發現也成為了世界防控疫情的突破性舉動。

為做好疫情的防控工作,面對曾經不斷傳出在食品的包裝上檢驗出新冠病毒的中國,對進口食品的物流鏈進行了追蹤與檢測。
在本次青島新冠肺炎的疫情溯源調查過程中,從工人搬運的冷凍鱈魚的外包裝陽性樣本中檢測分離到活病毒,並證實接觸過新冠活病毒污染的外包裝可導致感染。
上個月報道
中國9月兩度傳出進口食品包裝上檢驗出新冠病毒。

(圖源:pixabay)
從俄羅斯進口到吉林省的1份魷魚外包裝樣本驗出檢出新冠病毒核酸陽性併流入市場。根據扶餘市衛生健康局在9月20日發布的公告,凡是自2020年8月24日至2020年8月31日,到扶餘市傘家德大海鮮凍貨批發商店購買過進口魷魚須及食用過該批次產品德人員,必須向居住地所在社區村屯登記報告,主動到扶餘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進行新冠病毒核酸檢測。

新加坡在從印度尼西亞進口的1批凍帶魚,1個外包裝樣本檢出新冠病毒核酸陽性,根據海關總署公告2020年第103號的規定,全國海關自即日起暫停接受印度尼西亞PT.PUTRI INDAH(註冊編號為CR010-02)水產品生產企業產品進口申報1周,期滿後自動恢復。
新冠病毒是否真的可以在冷凍食品上存貨的議題,坊間早已討論不斷。
根據《8視界新聞》早前採訪的新加坡本地傳染病專家也給出了相關建議,病毒可在低溫和冷凍的環境下存活。隨著外地屠宰廠爆發疫情,在那低溫的環境下,病毒是可能殘留在包裝上的。
倘若病毒仍具傳染性,也只會通過接觸傳播,不會通過空氣傳播。醫師說:「如果食品處理者持續戴好口罩,接觸冷凍產品之後不要碰臉,就沒有受感染的風險。」

醫師也指出,對於消費者而言,這些冷凍食品還是可以安全食用的,病毒量會隨著解凍而減少一半,時評經過清洗和烹煮也都會輕易殺死病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