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時間2020年3月5日凌晨,聯合國旗下的世界智慧財產權組織(WIPO)舉行總幹事選舉,現任新加坡知識產權署(IPOS)局長鄧鴻森(Daren Tang)當選下一任WIPO總幹事。

新加坡知識產權署局長鄧鴻森
圖片來源:Facebook/Lee Hsien Loong
由於此前來自澳大利亞的加里(Francis Gurry)在擔任12年總幹事後決定不再連任,因此WIPO需要另覓總幹事人選。候選人除了鄧鴻森外還包括此前當選呼聲很高的中國籍副總幹事王彬穎,其他候選人則分別來自哥倫比亞、加納、哈薩克和秘魯。在最後一輪的投票中,鄧鴻森取得55票,擊敗獲28票的王彬穎。
按照提名和任命程序,WIPO協調委員會目前已提名鄧鴻森擔任總幹事一職,等到今年5月的巴黎聯盟大會、伯爾尼聯盟大會上,才會正式任命下一屆總幹事,今年10月1日正式上任,不過這通常都是例行程序,更重要的是鄧鴻森得到了美國支持。
美國國務卿彭佩奧(Mike Pompeo)直夸鄧鴻森是智慧財產權的強力擁護者,支持WIPO透明廉正,且有能力在艱難議題上,讓會員國達成共識。鄧鴻森2017年5月出任WIPO版權及相關權利委員會主席,2019年成功連任。
新加坡總理李顯龍Facebook發文道賀
今年48歲的鄧鴻森2019年獲提名,而這也是新加坡首次提名人選競逐這個重要多邊機構的領導職位。鄧鴻森自2015年擔任新加坡知識產權署局長,他在2017年曾獲選出任WIPO版權和相關權益常務委員會的主席,也是新加坡與馬來西亞白礁(Pedra Branca)主權爭議的法律團隊成員。
WIPO是聯合國轄下15個專門機構之一,WIPO總幹事由83國組成的協調委員會選出,共有10人參選,王彬穎與鄧鴻森在選前都被視為可能出線的人選。由於委員會中有1/4是非洲國家,因此來自加納的WIPO法務長誇誇(Edward Kwakwa)獲得非洲國家力挺,情勢也被看好。

圖片來源:South China Morning Post
投票開始前共有6名候選人,但在第一輪投票開始前,來自哈薩克的候選人宣布退出。第一輪投票後,來自秘魯的候選人因票數最少被淘汰,接著,又有兩名候選人在第二輪投票前,退出競選,只剩鄧鴻森和來自中國的王彬穎。
委員會第2輪投票就勝負已定,48歲的鄧鴻森以55票擊敗王彬穎的28票,成為WIPO第5位總幹事,儘管鄧鴻森的任命案仍會交由大會193國表決,但只是形式,而競選最激烈的部分則是提名候選人。選舉結果出爐後,新加坡總理李顯龍立刻在Facebook發文道賀:
這是首度有新加坡人出任聯合國專門機構領導職位,做得好!

截圖自Facebook/Lee Hsien Loong
李顯龍總理說,新加坡知識產權署局長鄧鴻森獲選出任聯合國世界智慧財產權組織下一任總幹事,是新加坡多個部門官員集體努力的成果,他們來自知識產權署、外交部、律政部、貿工部等。
李顯龍總理也感謝世界智慧財產權組織協調委員會對鄧鴻森的支持,並期待組織全體會員大會在今年5月通過鄧鴻森的提名。
王彬穎資歷深中美角力影響選舉
相較之下,王彬穎1992年就進入WIPO任職,在世界智慧財產權組織任職近30年,她也一直被公認為能力最強,資歷最深,最具競爭力的候選人之一。但中國與美國之間的貿易戰,以及西方國家熱炒所謂「中國未能保護智慧財產權」等問題,影響這次總幹事選舉。尤其是美國從2019年的備選系列活動開始,美國就開始不遺餘力地阻撓中國候選人。
在正式選舉的前夕,美國設法向一些國家施壓,希望他們放棄支持中國候選人。甚至揚言「只要不是中國,誰都行」。很多國家都認為不應該把這樣一次專業的競選政治化。
中方也多次表示這是一次專業的選舉,不該將其政治化。中國提名候選人參選總幹事,是中國為推動合作和發展做貢獻的積極意願,中國願意積極參與世界智慧財產權全球治理,與各國展開務實合作。
提名結束後,中國常駐聯合國日內瓦辦事處和瑞士其他國際組織代表陳旭在回答記者提問時表示:
恭喜提名人,中國會繼續積極地參與世界智慧財產權全球治理。
鄧鴻森當選固然是多方利益角逐的結果。但是鄧鴻森的成績更是有目共睹,在他領導的新加坡知識產權署多年努力下,新加坡已經成為全球名列前茅的智慧財產權保護強國!
新加坡是亞洲第一、世界第二的智慧財產權國
根據世界經濟論壇(The World Economic Forum)發布的全球競爭報告,新加坡在智慧財產權保護方面位居亞洲之首,世界第二。新加坡在智慧財產權保護方面連續多年保持領先地位,同時新加坡也發展成亞洲的智慧財產權中心。

新加坡政府重視智慧財產權保護,由鄧鴻森領導的新加坡知識產權署多年來積極營造鼓勵創新、方便智力成果產業化的科研、政策和商業環境,這些可以從很多方面都可以看出:
在新加坡,智慧財產權保護的範圍很廣,專利、商標、註冊設計、版權、集成電路、屬地品牌、植物品種及商業秘密等都受到保護,並有單項法規予以詳細規定。
新加坡政府也很注重強化新加坡在智慧財產權保護方面的優勢。隨著內區域智慧財產權服務需求的不斷上升,新加坡推出了一站式智慧財產權註冊平台,讓企業和創意工作者能在同一個網絡平台辦理註冊。
為了協助企業解決問題、幫助公眾了解智慧財產權相關知識,新加坡知識產權署也推出了一系列計劃。自2016年起至2019年,新加坡知識產權署將投入100萬新元,栽培並認證500名工程、科學及科技領域的專業人士,以滿足該領域對人力的需求。
新加坡智慧財產權學院
在鄧鴻森任職知識產權署之前,經歷了十多年的國際律師職業生涯,專業領域是自由貿易協議,曾代表新加坡與美國和歐盟談判自由貿易協定以及各種東協貿易和投資協議。這種工作錯綜複雜卻又極具挑戰性,並且令人興奮、拓展了他的思維。
而在擔任新加坡知識產權署局長期間,還擔任了新加坡智慧財產權學院(IPA)的董事會主席,著力培養新加坡在智慧財產權保護領域的人才。

新加坡智慧財產權學院是新加坡知識產權署下屬的教育和培訓機構,該學院的目標是成為智慧財產權教育的領先中心,並且通過優質教育,構建一個由訓練有素的智慧財產權專業人士和用戶組成充滿生機的智慧財產權網絡。IPA通過高管人士和研究生證書課程、碩士學位課程及網絡學習課程為新加坡和國際學生及專業人士提供系統化的智慧財產權培訓。提供各種智慧財產權課程和項目,將相關智慧財產權知識輸送給律師、研究人員、工程師、企業和政府官員。
在區域合作方面,IPA與世界智慧財產權組織(WIPO)、暨南大學、中新廣州知識城(SSGKC)、斯特拉斯堡大學(國際智慧財產權研究中心)以及杜拜經濟發展部達成了諒解備忘錄,為他們提供定製化的智慧財產權培訓課程和項目,2017年還與中國人民大學簽訂了一份諒解備忘錄,進一步加強了IPA、新加坡知識產權署和人民大學之間的聯繫。
IPA尤其注重國際間合作,自成立之時便攜手國內外組織培訓智慧財產權專業人士,通過培訓項目構建一個由智慧財產權專業人士組成的智慧財產權網絡,建立有益的關係網,深化國際間的合作。
智慧財產權為何如此重要
科技創新最重要的是什麼?是智慧財產權!智慧財產權是關於人類在社會實踐中創造的智力勞動成果的專有權利,一般只在有限時間內有效。
在市場競爭異常激烈的今天,企業只有創新,不斷產生新的產品,才能搶占市場先機,贏得消費者的芳心,為企業帶來豐厚的創新回報。也就是說,企業如果想要抓住市場,就得不斷生產屬於自己的智慧財產權!

在信息極速更新的大環境下,消費者的觀念也是在不斷更新的,與此同時,個性化成為消費者的一個最重要選擇標準,一成不變、老套陳舊的東西已經很難打動消費者。良好的創意是打動消費者的前提之一。通過智慧財產權,企業可以取得壟斷權,增強自身的競爭力,同時也能夠增加企業自身的價值。
因而,對於智慧財產權的保護也格外得重要,如果忽視,則會損傷企業的利益與後續的發展。
從智慧財產權到創意產業,這是新加坡的小目標
建立在智慧財產權之上的,是創意經濟,自從英國政府1998年正式提出創意經濟的概念以來,發展創意產業已經很多國家或地區提到了發展的戰略層面。
創意產業指源於個人的創造力和技能並通過對智慧財產權加以開發、利用的具有創造財富和提供就業潛能的產業,是世界進入以高新科學技術為基礎的知識經濟時代所形成的一個嶄新的產業。

新加坡也一直致力於發展創意產業,早在2001年,新加坡就成立了創意產業工作小組(Creative Industries Working Group),2002年9月提出第一份針對新加坡而擬定的創意產業發展策略《創意產業發展策略:推動新加坡的創意經濟》。
新加坡一方面從教育入手,在不同的教育階段推行藝術文化的發展,同時提拔獎學金培育人才,另一方面,制定嚴謹的發展策略,硬體與軟體相結合,同步進行。
新加坡長期以來在創新上的努力是顯而易見的,尤其是在科技為王的今天,新加坡在智慧財產權的保護方面從來沒有鬆懈過。
作為史上最年輕的WIPO總幹事,鄧鴻森曾是《美國-新加坡自由貿易協定》新方的首席談判代表;也是新加坡-廣東合作理事會成員,算是既熟悉美方的規則,也能與中國保持起良好合作關係的最適人選,各方都能接受,也能在促進全世界智慧財產權保護領域充分調動各方資源,發揮出最大能動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