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革病毒威脅著全球各地的數百萬人。然而,新加坡國立大學的科學家們最近揭示了一個令人振奮的突破性發現。這一重大發現為抗擊登革病毒提供新的希望,並解鎖蚊子體內的秘密武器。
登革病毒:全球威脅
登革病毒是由埃及伊蚊蚊子叮咬感染人類引發的疾病,在2023年,全球報告了超過500萬例感染病例。儘管如此高的感染率,目前仍然沒有特定的治療方法,唯一可用的登革熱疫苗即 Dengvaxia,僅適用於曾經感染過登革熱病毒並居住在登革熱高發地區的兒童。

來源:網絡
新的曙光:蚊子體內的蛋白質
新加坡國立大學理學院生物科學系的 J Sivaraman 教授和他的團隊著手闡明埃及伊蚊中發現的角質層蛋白如何預防和控制蚊媒病毒——登革熱病毒的感染。該研究結果發表在《蛋白質科學》上,表明這種角質層蛋白有潛力作為開發控制登革熱病毒感染的創新方法的目標。
登革熱病毒分為四個變種:DENV-1、DENV-2、DENV-3和DENV-4。研究團隊在分子水平上探索了角質層蛋白如何阻止 DENV-2 病毒感染宿主細胞,對蚊子體內的蛋白質進行了深入研究,發現了一種存在於蚊子蛹外殼中的蛋白質。這個硬質外殼起到支撐和保護蚊子身體的作用,但其關鍵在於,它們可能阻止登革病毒感染。

來源:網絡
探索如何抑制病毒感染
科學家們使用核磁共振(NMR)光譜法,一種強大的分析技術,揭示了這種蛹外殼蛋白質的分子結構。令人驚奇的是,這種蛋白質呈現出一種無序的結構。

來源:NUS 官網
進一步的研究表明,這種蛹外殼蛋白質可能以兩種方式阻止登革病毒感染。首先,它直接與病毒結合,使病毒聚集並阻止其與宿主細胞互動,從而防止病毒感染。其次,蛹外殼蛋白質通過與免疫細胞表面受體相互作用,可能防止病毒感染,並在阻止病毒被免疫系統識別和附著方面發揮作用。
抗病毒策略的希望
這一發現為控制登革病毒感染提供了新的希望。研究結果表明,蛹外殼蛋白質可能成為開發抗病毒策略的潛在靶點,不僅用於登革病毒,還可能適用於其他黃病毒,如西尼羅河病毒和黃熱病病毒。

來源:網絡
未來展望
接下來,科學家們將進一步研究蛹外殼蛋白質如何在蚊子和哺乳動物中防止登革病毒感染,並探討將其用作新的抗病毒策略的可能性。
這項研究展示了 NUS 科學家們在抗擊登革熱和其他蚊媒病毒方面所取得的重大進展,為全球衛生安全帶來了新的曙光。讓我們期待未來,更多的創新研究將有望改善我們的抗病毒工具箱,保護全球健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