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加坡面臨持續的低生育率問題之際,人口專家提出一系列建議,旨在激勵年輕人提前結婚,並減輕育兒的經濟和心理負擔。這些提議涵蓋了增加陪產假和育兒假,以及平衡夫妻間在育兒上的責任分配。
根據新傳媒英文新聞網CNA的報道,新加坡居民的整體生育率在去年跌至前所未有的0.97,首次低於1.0的警戒線。面對這一嚴峻的社會挑戰,新加坡政策研究所高級研究員卡爾帕娜(Kalpana Vignehsa)指出,儘管新加坡政府已提供諸如嬰兒花紅等激勵措施,但這些措施與韓國、日本和北歐國家提供的長期育嬰假相比仍顯不足。她以冰島為例,說明了那裡父母可享有的六個月有薪育嬰假,以及可轉移的假期安排。
此外,新加坡科技研究局屬下新加坡臨床科學研究院主任Jean Yeung認為,儘管新加坡不太可能大幅增加育兒假天數,但至少可以將現有的四周陪產假定為強制性,讓父親們更加放心地申請。

(圖:來源自網絡)
專家們還建議借鑑瑞典的「不用就作廢」政策,以鼓勵父母平等地分擔育兒責任。
在東南亞國家,由於性別文化規範,男性員工較少申請陪產假。採用瑞典模式,父母各自有固定的育嬰假,不用即作廢,可以有效提升父親的參與度。
同時,新加坡管理大學社會學教授鄭寶蓮提醒,過長的育兒假可能會對沒有孩子的員工產生不利影響,形成「零和博弈」。她強調,鼓勵年輕人早婚是解決低生育率問題的關鍵之一,因為本地年輕人傾向於較晚結婚,從而減少生育的機會。
此外,專家們認為,為那些有生育意願的夫妻提供特定的支持將是更有效的策略。包括為嘗試人工受孕的家庭提供津貼,以及協助年輕夫妻處理養育孩子的心理壓力和恐懼。
通過這些多方面的策略,專家們希望能夠有效應對新加坡當前面臨的低生育率問題,促進更健康、更平衡的社會發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