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痛熱症高峰期將至 你知道應該怎麼做嗎?

蚊子。(圖:iStock)
近年的本地骨痛熱症病例呈上升趨勢,今年至今已有將近5000起病例。
5月份就是骨痛熱症高發期,你知道如何做好預防工作,保護自己和他人嗎?
骨痛熱症如何傳播?
受感染的雌性伊蚊會通過叮咬的方式,將骨痛熱症病毒傳播給人類。
患者一般會出現發燒、嚴重頭痛、眼睛後方疼痛、關節和肌肉疼痛、皮疹、噁心、嘔吐、流鼻血、牙齦流血等症狀,嚴重的可能致命。
在本地,骨痛熱症已算是地方性流行病(endemic),高峰期一般介於5月至10月,這幾個月的氣溫較高,更利於伊蚊病媒加速發展,促使病毒傳播得更快。
國家環境局網站顯示,截至前天(26日),今年的骨痛熱症病例已經累計4919起,骨痛熱症活躍區有85個,其中病例超過十起的黑區有27個,情況令人關注。
被感染後會否再次受感染?
骨痛熱症共有四種血清型,一般上人類感染一種之後就會對其產生免疫,但還是有可能會感染另外三種。
環境局網站顯示,第一型和第三型骨痛熱症病毒都曾周期性地在2023年占主導位置,但自去年9月以來,第二型病毒就一直是主導病毒,而我國人口對於四種病毒的免疫力仍處於低水平。
如何預防伊蚊傳播 避免感染骨痛熱症?
要想預防骨痛熱症持續傳播,減少伊蚊滋生至關重要。
伊蚊一般喜歡在乾淨的積水中繁殖。因此,民眾受促通過以下方式,避免伊蚊滋生:
鏟松家中植物干硬的泥土;
清空花盆的托盤;
倒翻水桶,擦拭桶沿;
更換花瓶里的水;
疏通屋頂的檐槽和溝渠,並放入滅蚊藥。

示意圖。(圖:iStock)
伊蚊會挑時間叮人?
民眾若居住在骨痛熱症活躍病例集中區或發現周圍有很多蚊子,也可以多在暗黑角落噴驅蟲劑、多塗防蚊液,以及多穿長袖衣服和褲子等,加強防護。
值得一提的是,伊蚊一般在白天最為活躍,較有可能在黎明和黃昏時分叮咬人,但由於我國光線充足,伊蚊晚上也還是有可能會叮人。
防蚊也是保護自己的錢包
民眾有責任確保家中沒有伊蚊滋生,若被發現家中有伊蚊滋生,可能會被罰款高達5000元、監禁不超過三個月,或兩者兼施。
建築工地的環境也可能利於伊蚊滋生,因此建築業也有責任幫忙防止骨痛熱症的傳播。環境局若發現有建築工地滋生伊蚊,就會對承包商採取嚴厲行動,包括發出停工令。
政府怎麼防蚊?
另外,政府也通過在全島放置捕卵器(Gravitrap)和釋放帶有沃爾巴克氏菌的雄性伊蚊,來偵測和減少伊蚊數量。
在伊蚊絕育試驗計劃(Project Wolbachia)下,當局於今年第一季度在全島多五個地區釋放帶有沃爾巴克氏菌的雄性伊蚊,使得計劃涵蓋範圍達到48萬戶或全島35%的家庭。
民眾可以下載myENV應用程式,或瀏覽https://go.gov.sg/dengue-high-risk,了解更多關於伊蚊和骨痛熱症活躍區的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