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地首個設置在組屋區的養魚貨櫃,將從下個月中開始,供應翡翠鱸給淡濱尼11街圓巴剎與小販中心的攤販。受訪攤販說,顧客對不同來源的漁產接受度越來越高,有些表示願意在首日採購約十條魚,來測試市場反應。
負責這個養魚貨櫃的業者受詢時表示,經過約半年的養殖,居民可從下個月15日起,從附近的巴剎買到新鮮的翡翠鱸,一條魚大約300克。業者表示到時將以成本價,賣給淡濱尼圓巴剎的攤販。
「拿十多隻來試看先,看市場怎樣看這邊的人適應嗎。」
「因為日本輻射水下海很多人怕,現在有些人改變了注意吃一些養的魚。」
「現在的年輕人不會吃海魚,只會吃養殖魚而已沒有辦法,我們有試吃過了的所以知道味道,就是看我們怎麼跟顧客講了)。」
生態技術公司銷售工程師李俊賢說,接下來會考慮養殖不同品種的魚, 不過目前先養殖翡翠鱸。 未來計劃是將系統擴大到新加坡不同市鎮。 現在最大的挑戰之一是在組屋區內養魚, 他們要很小心以免污染環境,也不要打擾到居民, 同時確保生產出高質量的魚。
養魚貨櫃占地只有15平方米,能有效節省土地空間。先進的循環水養殖系統,除了節省資源,也能提高產量,業者預計每年可以生產約1200公斤的翡翠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