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一次!也非常罕見的,我們第二部長公開PR篩選條件。
說起新加坡的PR(永久居民)申請,真是讓人摸不著頭腦!有些人在新加坡紮根生娃,卻屢次申請不成;另一些人條件看似一般,卻輕鬆拿到PR。
有人說每個國家都有配額,相對來說!馬來西亞人比較容易批准,但真是這樣嗎?
這背後的奧秘是什麼呢?
最近,新加坡通訊及新聞部長兼內政部第二部長楊莉明大方分享了這個「秘密」。
原來,在新加坡成為新移民,關鍵在於兩點:
✅ 社會融合程度:這包括你在新加坡有沒有親戚,住了多久,是不是上過新加坡的學校,有沒有完成國民服役等。
✅ 個人貢獻:這裡指的是你的經濟貢獻(貢獻背後包含許多)、年齡和學歷。
簡而言之,新加坡希望的是那些真心喜歡新加坡、願意融入這裡生活的人。
反觀那些被拒的申請者,可能是看中了新加坡No.1護照,或者是把新加坡當成了跳板,或者是其他一些不太合適的理由。
綜上所述,貢獻還是非常重要!目前新加坡缺什麼,你補什麼,那就是貢獻!
例如:生育率就是其中一個,新加坡生育率非常低,如果你給當局的印象就是「紮根」,貢獻生育率!那你就是有貢獻的人。
或者缺「人才」,像前陣子的護士就是另一個案例。
沒有很高的學歷?沒關係!這可以後天來補,沒有高收入?也沒關係,現在收入低,不代表以後收入低!
但沒貢獻?這可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