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新加坡食品局(SFA)宣布,為了防範高致病性禽流感(通常稱為禽流感)的風險,暫停從受禽流感疫情影響的國家的幾個地區進口生禽和家禽產品,這些地區包括日本的四個縣——佐賀縣、茨城縣、埼玉縣和鹿兒島縣,以及美國、加拿大、法國、比利時和德國的幾個地區。

新加坡食品局 (SFA) 在 12 月 8 日發給肉類和蛋類貿易商的通知中表示,這一臨時限制是鑒於高致病性禽流感(通常稱為禽流感)而實施的。
日本進口通知稱:「符合世界動物衛生組織關於禽流感病毒滅活指南的熱處理家禽產品將不受限制。」熱處理家禽是指根據世界動物衛生組織的指導方針進行處理的產品。
禽流感是什麼?如何傳染?
禽流感是由病毒引起的動物傳染病,通常只感染鳥類,少見情況會感染豬、馬、海洋哺乳動物和人類。禽流感病毒屬於甲型流感病毒,根據病毒表面蛋白質的組合分為不同亞型,如H5N1、H7N9等,其中,H5和H7亞型的禽流感病毒被認為是高致病性的,即能夠導致鳥類的高死亡率和人類的嚴重疾病。
禽流感病毒可以通過直接或間接接觸感染的鳥類或其分泌物、排泄物或屍體而傳播,人類感染禽流感的症狀包括發燒、咳嗽、喉嚨痛、肌肉痛、呼吸困難、眼結膜炎等,嚴重者可導致肺炎、呼吸衰竭、多器官衰竭甚至死亡。

圖源:雅虎
新加坡暫停進口家禽
根據SFA的通知,新加坡暫停進口的地區是受到高致病性H5N1禽流感疫情影響的,H5N1禽流感病毒是一種具有高度變異性和適應性的病毒,能夠在不同的宿主和環境中演化和傳播。
自1996年以來,H5N1禽流感病毒已經在全球多個國家和地區爆發,導致數億隻鳥類被撲殺或死亡,以及數百例人類感染和死亡。
最近在柬埔寨、日本和韓國的農場也發現了這種病毒。 日本媒體NHK去年11月報道稱,佐賀縣當地政府將在受影響的農場撲殺約4萬隻鳥類。

圖源:雅虎
根據SFA的數據,2022年,新加坡批准了30個國家作為家禽來源,其中包括雞、鴨、火雞、鵝和鵪鶉。巴西、馬來西亞和美國是新加坡雞肉的主要來源地。
SFA在今年早些時候的一份媒體聲明中表示,作為認證的一部分,它對各國進行評估,以確保它們採取措施確保出口的家禽、家禽產品和雞蛋不含高致病性禽流感(HPAI) 。「
此外,國家林業局監測全球高致病性禽流感的疫情,並採取措施暫停高致病性禽流感疫情的來源,」該機構在二月份關於全球禽流感疫情的聲明中補充道。「我們暫停從受高致病性禽流感影響的地區進口,或者只允許經過熱處理以滅活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的產品。」
新加坡家禽養殖場和屠宰場還必須採取生物安全措施,如防止野鳥與其家禽群接觸。該機構在其網站上表示:「國家林業局對當地家禽養殖場和屠宰場進行檢查,並對進口活禽和當地農場的家禽進行禽流感檢測。」
世界衛生組織總幹事譚德塞表示,儘管目前H5N1禽流感病毒在人與人之間的傳播能力很低,但作為預防措施,建議人們不要接觸死亡或患病的野生動物。也仍存在變異的可能性,如果出現高效率的人際傳播,將會引發全球性的流感大流行,對人類的健康和社會經濟造成巨大的影響。
因此,新加坡採取了暫停進口的措施,以防止疫情的擴散和輸入,保護本地的家禽業和公共衛生。
消費者應如何注意食品安全?

圖源:雅虎
新加坡食品局表示,消費者可以放心食用經過檢驗和認證的家禽和家禽產品,但也應注意一些食品安全的常識,如:徹底煮熟家禽和家禽產品,直到肉汁變清,肉色變白,內部溫度達到70°C以上。
處理生家禽產品時,使用不同的刀具和砧板,避免交叉污染其他食物,處理後用肥皂和水洗手。
避免接觸死去或生病的野生動物或家禽,如果發現異常情況,應及時向有關部門報告。
在海外旅行時,避免接觸野生鳥類和活禽市場,不要食用未經煮熟的家禽和家禽產品,回國後如有發燒或呼吸道症狀,應及時就醫並告知醫生旅行史。
新加坡暫停進口部分國家家禽是為了防止禽流感的傳播和輸入,保障本地的家禽業和公共衛生,消費者應遵循食品安全的原則,合理食用家禽和家禽產品,如有不適應及時就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