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正在轉向機器人,為年輕人才打開新的大門,並幫助勞動密集型公司應對人力短缺。從醫療到餐飲,從建築到設施管理,各個行業都在利用機器人和智能技術來提高效率和質量。

圖源:CNA
新加坡國家機器人計劃執行長Quek Tong Boon教授表示,它正在尋找可以幫助人們擔任苛刻或危險角色的機器人。然而,機器人製造商認為,在這些機器人能夠輕鬆應用於日常生活中之前,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機器人解決勞動力限制問題
新加坡國家機器人計劃執行長Quek Tong Boon教授表示,新加坡需要機器人來解決兩個主要問題:人口老齡化和勞動力限制。
隨著人口老齡化,新加坡將面臨更多的醫療保健需求和更少的工作能力人口。因此,新加坡正在尋找可以幫助人們擔任苛刻或危險角色的機器人,其中包括可以幫助減輕護士或建築工人的工作量的醫療機器人,以及可以在建築物完工後檢查建築物的機器狗。
另一方面,由於外籍勞工的減少和本地勞動力的不足,新加坡也面臨著勞動力限制的問題。這對一些勞動密集型的行業造成了壓力,如餐飲、清潔和零售。因此,新加坡正在尋找可以提高生產力和降低成本的機器人,比如在一些餐館,機器人服務員協助搬運沉重的餐具,並讓服務員有更多時間關注客戶。

圖源:CNA
新加坡機器人領域面臨的挑戰
儘管對智能技術的需求日益增長,但新加坡機器人領域仍然面臨著各種挑戰。
首先,新加坡缺乏足夠的本地機器人專業人才,一些機器人製造商表示,他們很難與大公司競爭,吸引優秀的工程師和開發者。此外,新加坡也缺乏培養下一代機器人愛好者和創新者的平台和渠道。
其次,新加坡還沒有完善的基礎設施和法規來支持機器人的廣泛應用。比如,送貨機器人還不能進入建築物的電梯將食物送到不同的樓層。而且,一些公眾對於與機器人共享空間和資源還存在擔憂和牴觸。
最後,新加坡還需要提高對機器人技術的認知和接受度。一些行業仍然對於採用自動化持保守態度,擔心失去控制或影響客戶體驗。此外,一些人也擔心機器人會取代他們的工作,而不是成為他們的夥伴和助手。
新加坡機器人的冒險之旅
儘管存在一些挑戰,但新加坡人對機器人領域也有著諸多的期待和熱情。
「機器人之旅是一次非常令人興奮的冒險,」智能機器人公司LionsBot International的執行長Dylan Ng先生說,「前方沒有明確的路徑,但它非常令人興奮,因為它正在快速增長。因此,每一項創新都是新的。
雖然機器人領域可能具有男性主導的形象,但越來越多的女性正在該領域找到自己的立足點。例如,在10月7日至10日在新加坡舉行的國際機器人競賽FIRST全球挑戰賽中,年輕女性占參與者的35%以上。

圖源:CNA
專門從事康復機器人和平台技術設計和製造的Roceso Technologies的聯合創始人Jane Wang女士表示,她一直對科學和技術感興趣,這位訓練有素的工程師冒險開發滿足醫療保健需求的機器人解決方案。
「我意識到在醫療保健方面,在為四肢設計外骨骼設備以幫助殘疾人方面,潛力非常大,」她說。
更多青少年追求機器人技術
與此同時,越來越多的兒童和青少年在自己的空閒時間追求機器人技術,在機器人學院的學習中心,使用樂高積木建造機器人已成為一些孩子的每周活動。
「我大約五歲時就開始學習機器人技術,它激勵我學習更多新事物,並通過這次經歷讓我的創造力成真。」學生Cayleigh Zhuo說。
機器人學院聯合創始人兼執行長史蒂芬·卓(Stephen Zhuo)表示,看到越來越多的學生上機器人課,當他們建造一些東西時,他們也會繼續堅持做更困難的事情。所以這就像一個進步的階段,他們通過教育的樂趣來培養自己的軟技能。

圖源:CNA
義安理工學院(NP)等機構已經投資了研究實驗室,讓更多的年輕人對機器人感興趣。「我一直喜歡嘗試不同的東西,把東西放在一起,看看它們是如何工作的。」
NP工程學院一年級學生Kitti-Ampon Chia De En說,「最終,這讓我產生了興趣,試圖更多地了解不同物體的工作原理以及它們背後的工程,我與另外兩名NP學生一起參加了全國機器人比賽,並在建造了能夠移動風力渦輪機的機器人後最終獲得了冠軍。」
來自NP工程學院的一年級學生Wong Le Yang說:「我從中學到的是,你實際上需要設定一些目標和標準,這樣你就不會超過自己的極限,也永不放棄。
在機器人學習中,通過時間壓力幫助他們學會了在出現問題時適應並去解決問題。該團隊目前正在為國際比賽做準備,他們正在尋求掌握人工智慧和編程方面的新技能,以幫助他們提高自己的技能。
新加坡正在轉向機器人,新加坡政府已經制定了一系列的計劃和措施,以推動機器人技術的發展和應用,為年輕人才打開新的大門,並幫助勞動密集型公司應對人力短缺,然而,在這些機器人能夠輕鬆應用於日常生活中之前,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