鯉魚蓮花大樹藝術裝置 阿裕尼居民環保慶中秋

配合即將到來的中秋佳節,阿裕尼集選區將設立人協百盛藝術節「藝術村」,展出與居民共同製作的五個別具意義的環保藝術裝置,為該區增添佳節氣氛的同時,也拉近居民之間的距離。
今年阿裕尼集選區的「藝術村」由六個社區藝術與文化俱樂部共同設立,所展出的五個環保藝術裝置則分別由五個社區藝術與文化俱樂部呈現,每個藝術裝置由一名藝術家構思與設計。
為了增進社區凝聚力與團結精神,主辦方也讓居民參與動手製作,並在一個多月前舉辦了工作坊,邀請藝術家們到場教導居民。

實龍崗區展出的藝術裝置,主要以廢棄塑料薄片和水桶,創作出七隻鯉魚在池塘里戲水的場景。(圖:葉衍嫻)
其中,在實龍崗區展出的藝術裝置,主要以廢棄塑料薄片和水桶,創作出七隻鯉魚在池塘里戲水的場景,並以廢紙製成的一朵朵蓮花來點綴周圍。
藝術家田志文接受《8視界新聞網》訪問時說,從構思、設計再到準備動手製作的整個籌備過程就花了一到兩個月的時間。他希望通過這個藝術裝置能激發公眾,以一個新的視角歡慶中秋節。
「我相信很多人說到中秋節會聯想到嫦娥、玉兔、提燈籠、吃月餅、賞月之類的,希望說通過我們的藝術作品,能帶給大家一個新的角度來欣賞和歡慶中秋。」

田志文提到,七條鯉魚代表著完整、團結與和平。(圖:葉衍嫻)
田志文提到,七條鯉魚代表著完整、團結與和平。他希望中秋節不單單是華人慶祝的節日,而是每個種族都能聚在一起,一起歡慶的節日。
此外,加基武吉區則會展出由再循環利樂包裝(Tetra Pak)製作而成的大樹燈籠裝飾。

加基武吉區將展出由再循環利樂包裝製作而成的大樹燈籠裝飾。(圖:葉衍嫻)
藝術家黃嘉怡受訪時指出,她的作品使用的都是過期的包裝盒、塑料製品和舊衣服,而這些材料都是她從朋友、家樓下的咖啡店,或是參與工作坊的居民那裡收集而來,希望能夠從中讓居民了解到環保的重要性。
「我希望居民可以學到其實家裡有很多東西可以(用來)做成藝術品,可以做成自己的燈籠,其實不用去買,東西都可以重用,都可以升級再造。」
參與工作坊居民:期待看到完成品
39歲實龍崗區居民李彥錂上個月與小兒子一同參與了工作坊,在鯉魚身上作畫。這是她第一次參與畫畫活動,覺得很有意義。
「我會很期待去看(最終成品),所以也是很努力地儘量把我的畫畫好。」

陳先生帶小孩參加工作坊,希望藉此讓孩子們有更多機會接觸到藝術相關活動。(圖:葉衍嫻)
53歲實龍崗區居民陳先生也帶了三個小孩參加工作坊,除了增進感情以外,也希望藉此讓孩子們有更多機會接觸到藝術相關活動。
「我希望孩子們不只是會接觸到學校課業相關的東西,也能通過這類活動,接觸到藝術與創意類的領域。」
71歲的莊淯花則與朋友參加了加基武吉區的工作坊,幫忙為擺放在大樹燈籠裝飾上的一朵朵花瓣剪紙。
她表示,儘管上了年紀,但這類工作坊對她來說並沒有任何困難,各年齡層都適合參與,「一方面可以動腦筋,另一方面也可以運動手」。

莊淯花(右)與朋友參加了加基武吉區的工作坊,為大樹燈籠裝飾上的一朵朵花瓣剪紙。(圖:葉衍嫻)
六社區藝術與文化俱樂部 疫情後首次聯辦「藝術村」
阿裕尼集選區的「藝術村」將在來臨星期六(23日)於高文中心舉行,到時公眾除了可以欣賞到五個環保藝術裝置以外,還將有一系列精彩藝術節目與表演。
該選區屬下的巴耶利峇社區藝術與文化俱樂部主席劉壽才受訪時說,這是繼冠病疫情後,六個社區藝術與文化俱樂部首次聯手舉辦這個活動。
「我們從4月、5月就開始準備每一年7月到9月的藝術村,我們今年商量好如果可以聯合一起來共用資源的話,不要重複項目,可以更有效率。」
他坦言,舉辦活動當然會存在挑戰,包括把藝術品搬運到多個地點,還有溝通方面,但所幸大家積極配合,才得以讓籌備過程進展非常順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