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見度低或聞到燒焦味 是否意味空氣素質差?

屬於南部地區新達城一帶昨天下午的街景。(圖:陳良同)
隨著全島各地的24小時空氣污染指數(PSI)持續攀升,我國天空開始煙霾籠罩,空氣中也瀰漫著一股燒焦味。不過,以能見度和空氣中的「燒焦味」來判斷空氣素質是否準確?
根據國家環境局網站所提供的信息,能見度低並不意味著空氣受到更嚴重的污染。能見度的一個重要因素是空氣中的水蒸氣量;水滴散射光,導致能見度降低。
下雨天能見度也會變低
某些空氣污染物粒子吸引水分子,導致較大的粒子散射更多的光。這類水性粒子會使能見度低的情況持續更長的時間。因此,在煙霧瀰漫、濕度高或下雨的日子裡,能見度或許要低得多。
煙霾期間,我們有時會聞到一股燒焦味。聞到這股氣味時,每小時的PM2.5濃度指數或PSI一般上(但並非一定)都會增加。
新加坡的跨境煙霾主要源自本區域的林火和泥炭地林火。除了產生煙霧顆粒,植被和泥炭地火災還會產生氣體混合物和刺鼻的燃燒氣味。
這些產生氣味的氣體與監測空氣素質的空氣污染物不同。有時,您的周遭因局部燃燒活動而發生火患,也可能造成燃燒氣味,這並非跨境煙霾所致。
國家環境局如何測量我國的空氣素質?
我國通過設於全島各地的空氣監測感應器網絡,持續監測空氣素質。這些傳感器會測量顆粒物(PM10)、細顆粒物(PM2.5)、二氧化硫(SO2)、二氧化氮(NO2)、臭氧(O3)和一氧化碳(CO)的濃度水平。當局再用濃度水平來計算24小時空氣污染指數(PSI)。
當我國出現跨境煙霾時,PM2.5是主要污染物。
PM2.5和 PSI的差別是什麼?
PM2.5的一小時濃度反映了細顆粒物(PM2.5)在一小時內的平均濃度,也是當前空氣素質的關鍵指標,特別是在跨境煙霾期間。
公眾可根據當前一小時的PM2.5濃度指數來決定自己是否應該參與或繼續戶外活動。
24小時空氣污染指數(PSI)則是反映每日空氣素質的指標。空氣污染指數是根據六種污染物的24小時平均濃度計算出來的,它們包括顆粒物(PM10)、細顆粒物(PM2.5)、二氧化硫(SO2)、二氧化氮(NO2)、臭氧(O3)和一氧化碳(CO)。
若是針對隔天的戶外活動,當局建議查看24小時空氣污染指數(PSI)。
我應該參考哪一區的PSI 和PM2.5指數?
五個區域是根據市鎮中心和地區劃分的。請參考以下圖表,如果您的位置不在圖表當中,請參考最靠近您所在位置的區域。

公眾可通過www.haze.gov.sg以及myENV應用程式,查看及時的空氣污染指數和環境局發布的提醒。
另外,8視界網站的右上方也可看到 24小時PSI和一小時PM2.5懸浮顆粒濃度的最新數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