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總統也是印度裔,為什麼印度人,能「統治」世界?
隨著擁有泰米爾人血統的尚達曼當選新加坡總統,世界上又多了一個印度裔元首。這樣一來,全世界除印度外,由印度裔擔任首相、總理或總統的國家就達到了7個,確實是個令人驕傲的成績。

新加坡總統尚達曼
除了剛剛當選的尚達曼,這些印度裔領導人包括英國首相蘇納克、愛爾蘭總理瓦拉德卡、葡萄牙總理科斯塔、蓋亞那總統阿里、模里西斯總統魯蓬及總理賈格納特、蘇利南總統單多吉。
由此可見,印度裔的政治影響力真是遍布全球,五大洲一個不落。這還不包括像哈里斯這樣的美國副總統,更別說這些國家更多的部長級官員和基層官員也是印度裔。
不只是政界,西方各國科技領域的精英中也不乏印度裔的身影,比如大廠雲集的矽谷,隨便拎出一個來,十有八九都是印度裔。其中,比較出名的有谷歌CEO皮查伊、微軟CEO納德拉、Adobe CEO納拉延等等。

谷歌CEO皮查伊
數據顯示,定居在海外的印度人普遍從事高薪職業,包括IT、管理、藝術等等,這一比例高達76%,只有7%從事底層藍領工作。
那麼,究竟是什麼原因,讓印度裔這個群體在白人為主的西方國家大放異彩,不斷提高自己的經濟和政治影響力呢?
最根本的原因,還是印度裔的人口基數夠大。作為全球第一人口大國,印度擁有14億人口,雖然絕大部分都是窮人,但仍有3200多萬印度人生活在海外,其中超過一半已經獲得所在國國籍。
就拿新加坡來說,自從2005年與印度簽訂人才引進協議以來,印度裔目前已經占到新加坡總人口的7.4%,是該國第三大群體,排名前兩位的分別是華人和馬來人。

英國首相蘇納克
出於公平公正的考慮,新加坡憲法規定,只要三大族群中任何一個族群已經連續30年沒有人當選總統,下一任總統必須由來自這個族群的人擔任,完全不用擔心某一族群被逐漸政治邊緣化、喪失政治影響力的問題。
據不完全統計,印度裔是美國的第二大移民群體,有460萬人,占該國總人口的1.4%,而且因為印度人特別能生,也成為美國增長最快的移民群體之一。在其他英語國家,印度裔移民的人口占比也普遍排名第一第二,是各國爭相拉攏的票倉。
關於印度裔為什麼熱衷於移民英語國家,主要是因為語言文化接近。別看大多數印度人說著一口咖喱味英語,但那只是普通人,能夠移民海外的精英階層,從小接受的就是正統的英語教育,英語說得那叫一個地道。
人多再加上技能水平出眾,足以為印度裔提供參政基礎。更何況,相比其他少數族裔,印度裔本身就有著極高的參政熱情,不管是選民、捐贈者還是候選人,他們用不同的身份參加政治活動,儘可能地發揮自己的政治影響力。

印度裔移民後代
2020年美國大選中,包括哈里斯在內的數百名印度裔參與了拜登團隊的競選工作,以至於拜登上台後,至少任命了55名印度裔擔任政府要職,屬實是將多元化發揮到了極致。
印度裔熱衷於政治並非沒有原因,作為地位低下的外來族裔,要想在歐美國家受到尊重,光有錢是不行的,關鍵是要有權力,從政就是改變印度裔群體生存環境的最好辦法,只要進入到國會,就能為自己人發聲。
有過海外生活經歷的人都知道,印度裔有著強烈的「抱團文化」,他們喜歡和自己的同胞住在同一個社區,找工作也喜歡給同一個公司投簡歷,這樣既可以保證他們不會在一個新環境被孤立,也能抱團取暖,發揮集體力量。
英國萊斯特市東區一位名叫瓦茲的印度裔議員,曾創下連續32年任職的記錄,靠的就是當地印度裔選民的支持。
新加坡也有不少印度社區,從建築風格到街邊小吃,無一不散發著濃濃的印度特色,有空的時候,大家就會坐下來聊聊天,回憶故國往昔。

新加坡的印度裔移民社區
這麼多因素疊加在一起,印度裔逐漸在西方政壇擁有了自己的一席之地。但這並不意味著印度必然能從中獲益。事實上,印度裔西方領導人往往不願意跟自己的母國牽扯過多,除了拉選票的時候。
就像哈里斯當選美國副總統之後,印度全國都沸騰了,每個人身上都洋溢著與有榮焉的自豪感,印媒更是將其描述為「印度的女兒」,就連總理莫迪都親自出來拉關係,在社交媒體上對哈里斯大加讚賞。
結果呢,批評印度最狠的就是哈里斯,從種姓制度到女性權利,哈里斯可是一點情面都沒留。英國首相蘇納克也沒給印度帶來什麼實際好處,同為印度裔的英國內政大臣甚至對印度裔移民喊打喊殺,恨不得堵死他們的偷渡之路。

美國副總統哈里斯
畢竟,作為一個印度裔移民,他首先是其所在國的公民,其次才是有著印度血統的人。如果身在曹營心在漢,在排外情緒尤其嚴重的西方國家,是很難生存下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