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去樓空。(美術通訊員偉業繪圖)
漫畫作者
偉業
共享單車這玩意兒似乎像陣風,來得匆匆,去也匆匆。
繼oBike之後,ofo也傳厄運。
據本地媒體在本周二(15日)報道,ofo沒有在指定期限內將自行車隊縮減至1萬輛,以及啟用QR碼停車系統,被當局視為「嚴重違例」。陸路交通管理局下令ofo必須在2月13日之前遵守所有條例,否則營業執照將被暫時吊銷。
以中國為基地的ofo近來頻頻傳出資金緊張。上個星期,有媒體報道稱,ofo遣散海外部門,不過ofo回應稱屬「正常業務調整」。
媒體報道說,在新加坡的ofo辦公室已「人去樓空」,另有不少本地用戶發現帳號無端被扣錢,向ofo要求退款也沒有收到任何回復。
ofo的海外擴張從2016年12月開始,新加坡是ofo海外擴張第一站。據報道,至少有兩家物流公司向ofo索取超過70萬元物流費用,ofo員工也被拖欠數千元交通和手機費用。
「共享經濟」一度是個很時尚的經濟詞彙,似乎什麼東西都可以拿來共享。它的原意是要盤活閒置資源,有償與他人分享,從而提升社會資源的利用效率。不過,當「共享XX」遍地都是,又一再傳出資金鍊斷裂的消息時,你還相信「共享」這玩意兒嗎?
還是說,市面上那種種的「共享」其實只是「偽共享」?一旦概念炒熱,業者冒進,用者上鉤,「共享經濟」也只能淪為「共享災難」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