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競爭激烈、發展迅速的城市,可不是人人都能找到一份滿意的工作。
尤其是今年畢業的大學生在找工作的過程中處處碰壁,有的為了獲得工作經驗,被迫接受欠於理想的工作。
有的為了賺取生活費,則開始駕駛Uber和當服務生。
一名新加坡管理大學的畢業生小吳,在過去的八個月以來,發出了100多份求職簡歷,無論是商品和銷售或是諮詢和銀行業務,他都一一試過,然而卻都石沉大海。
八個月以來,只有10家公司回復他,其中一名招聘顧問就告訴他:
「現在大家都有文憑,有什麼你就接受吧,不要要求太多。」

儘管身邊的朋友都面對相同的問題,但長時間無法找到工作,還是使他感覺壓力山大。
他看到父母需承受的經濟負擔,自己感到很「愧疚」,無奈這段期間為了賺生活費,他開始駕駛Uber、當服務生。
他這樣兼職多份工作,每個月都能賺取約3000新元,但是這又能代表什麼呢?他說:「這些工作缺乏有意義的職業發展,這不是一名大學畢業生想要的。」
他也補充:「對其他畢業生,我會說準備好接受第二個選項,因為在這個時候,你很有可能得不到你最想要的。」

新加坡人力部上個月公布的數據顯示:
今年第二季的就業情況整體來說還是不平均的,如建築業與海事業對聘僱前景仍保持謹慎態度,聘僱活動預料會來自金融與保險業、信息與通訊業、醫藥保健業,以及部分製造業。
南洋理工大學、新加坡國立大學和新加坡管理大學2月份聯合進行的畢業生就業調查顯示,在畢業後半年內找到全職工作的大學生比率只有80.2%,低於前年的83.1%,這也是自2012年首次進行調查以來最低的一次。
接受訪問的畢業生就坦言,他們在申請工作的過程中,回復的幾率僅有20%到30%。
大家都知道近年 IT 行業發展迅速,很多企業也都在招聘相關人才,但畢業於新加坡理工大學電腦科學專業的24歲Muhd Fathurrahman,在找工作的過程中仍然四處碰壁。
他透露,他發出的100多份求職書中,只有30家公司回復。其中只有10家要他下去面試,但目前還沒有公司有意聘用他。

他說,與他同批畢業的約70名學生中,有超過一半已找到工作,多數屬於信息和通信技術行業。
他說:
「我非常確定這個行業是有需求的,但有很多公司都要聘請有經驗的人。我聯繫一些公司,向他們了解我在面試中的表現,以及我可以如何改進,但都沒得到回覆。」
小吳也說:
「我一開始就順其自然,瀏覽我學校和外面的求職網站。但我發現很多人都沒回復,可能因為他們收到大量的求職書,或是他們要找有工作經驗的人。」
另一名同樣是新加坡理工大學的畢業生Sebastian Koh也表示:
他有一些今年畢業的朋友被迫接受只需擁有專業文憑(Diploma)的工作,例如技術人員或繪圖員,只是為了獲得工作經驗。

新加坡幾所公立大學已經做出了他們所有能能做的,去幫助這些畢業生。
例如,新加坡管理大學的每一位學生都被分配一名職業教練,「在求學的四年內,為他們的職業規劃提供援助。」
而國立大學也推出了「根基與羽翼」(Roots and Wings)項目,幫助學生髮展個人和人際上的技能,並融入職業準備的要素。

國立大學的的畢業生未來預備中心(Centre for Future-ready Graduates)也不時會舉辦職業展、工作坊和招聘講座。
一年一度的職業展一般會有超過250個來自各個領域的僱主參加,平均能吸引約9000名學生和校友參與。該大學也有約70%的學生會到公司實習。
雖然工作難找,但仍有些畢業生堅持找到自己喜歡的工作。25歲南大傳播與信息學院的畢業生Chan Si Yong透露,他在求學時期到過公關公司實習,他希望能繼續在這一行工作。
雖然他曾申請成為賭場客服人員和食物外送公司的操作人員,但也沒有成功錄取。他說:「重要的是,不要投入在一份你不喜歡的全職工作。」
步入職場的你,現在有一份自己喜歡的工作嗎?
如果你也是畢業生,你會選擇接受不理想的工作,還是等待屬於自己的那個 Perfect Jo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