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TU與NUS的聯合研究團隊最新進展,通過空氣檢測方式嗅到病毒,如果這一成果能夠實踐,將比廢水監測更快速、更精準!
病毒檢測技術新進展

NTU、NUS學者聯合發表文章
9 月 14 日,學術雜誌《Indoor Air》上發表一個由NTU環境生命科學工程中心(SCELSE)的教授 Stephen Schhuster,與新加坡國立大學Yong Loo Lin醫學院副教授David Allen合作的項目。
這個聯合研究團隊在病毒檢測上有了新突破:通過室內空氣採樣的方式檢測空氣中傳播的 SARS-CoV-2 RNA(COVID-19的病毒核酸)。
在過往的經驗里,如醫院、商場等通風的室內環境中,空氣變化率非常大,檢測病毒的難度也相應提高,這為疫情控制帶來了很大的阻礙。
為了克服這一挑戰,南大SCELSE團隊開發了超低生物量分析方法,首先讓空氣樣本檢測技術在實驗室中達到了與鼻咽拭子檢測的同樣效果。

空氣採樣設備 圖源:NTU
對照實驗
為了進一步驗證研究的有效性和應用性,2020年2月至5月期間,研究團隊選取了新加坡一家COVID-19的護理醫院展開實驗。
研究選取了兩種不同類型(自然通風式和機械通風式)的住院病房,在同等條件下運用了空氣採樣監測技術,共採集空氣樣本27份。
與其對照試驗的是傳統的表面拭子取樣共73份,兩者進行數據對比。

空氣檢測技術 圖源:NTU
結果顯示,空氣採樣的檢出率比傳統的拭子取樣高得多,說明前者的檢測病毒能力更精準。
NUS傳染病研究項目副主任、亞太臨床微生物學和感染學會主席Paul Tambyah教授說;「這個結果令人鼓舞,未來可能在醫院、療養院,以及大量人群聚集的封閉場所進行推廣使用,更快速地進行病毒檢測。」
SCELSE高級研究員、聯合首席作者Irvan Luhung博士則表示:「這項研究打破了之前因為醫院的高通風率,而不可能進行空氣採樣的預想。如果這項技術能付諸實踐,可能有助於及早發現病毒,並保護一線醫務人員的安全。」

Dr Irvan Luhung 圖源:NTU
疫情常態化
COVID-19 Delta變體在新加坡和全球正在肆虐傳播,這種情況意味著如果新加坡選擇疫情常態化,那麼快速檢測的能力至關重要。
雖然廢水檢測是目前發現病毒的可靠指標,但這種方法仍然較為被動,主要為後發補救的措施,沒法提前採取積極的預防機制。
這次的研究成果如果能夠投入實踐,那將會扭轉目前被動的局面,轉向更為積極的應對策略,這對新加坡邁向與病毒共存的新常態是一大突破!

通過新技術邁向新常態 圖源:NTU
參考文獻:
1. Paper 『Airborne SARS-CoV-2 surveillance in hospital environment using high-flowrate air samplers and its comparison to surface sampling』 published in Indoor Air, 14 September 2021. https://doi.org/10.1111/ina.1293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