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的年輕一代對借貸和分期付款過於自由,這讓該國的中央銀行感到異常擔憂。
今年5月,23歲的Starrie Lee買了一台電腦顯示器,點擊幾下,她決定分三期來付款,並計劃下個月支付完 全款500 新元(380 美元)。
「作為一個對每月開支進行嚴格預算的人,分期付款讓我在管理現金流方面更加靈活和合理,幫助我不超支,」李說。
然而,新加坡的許多官員並不認為像李或 Z 一代(1997 年至 2015 年出生)那樣花錢是明智的。在這個國家的年輕人中,「先買後付」(Buy Now, Pay Later)交易的日益流行讓他們感到擔憂。他們聲稱分期付款應用程式正在「尋找」在財務上比較天真的 20 歲年輕人。
執政的人民行動黨議員謝麗爾·陳(Cheryl Chan)說:「沒有足夠財務意識的年輕人可能會在支付能力之前使用提供的信貸額度。這是一種不健康的趨勢」。

在新加坡運營的預購後付費平台的介面。
新加坡金融管理局 (MAS) 發起了一項媒體宣傳活動,警告稱支付方式可能導致債務和消費信用風險。在海峽時報的一篇文章中,MAS 鼓勵人們避免以借貸的方式來購物。
「您應該始終量入為出,不要將分期付款計劃視為購買超出您承受能力的昂貴物品的一種方式。不要成為您消費習慣的人質。」,MAS 建議。
在某些情況下,預付費、後付費服務允許買家在沒有興趣的情況下在幾個月內平均分攤購買成本,從而使昂貴的物品觸手可及。
分期付款在西方普及後,在新加坡等東南亞國家發展勢頭強勁。根據諮詢公司 Cohere Market Insights 的數據,到 2027 年,這個分期付款購買服務市場的規模將從 2019 年的 73 億美元增至約 336 億美元。
據新加坡的預付費後付費服務公司稱,他們的客戶大多在20到35歲之間,這說明年輕人正在轉變年長一代避借貸消費的傳統思維。絲芙蘭和 Zara 等零售商接受分期付款,賣家向分期付款公司支付交易的手續費。
畢馬威新加坡金融服務主管安東·魯登克勞 (Anton Ruddenklau) 表示:「人們希望擁有最新款式並緊跟潮流。這是他們購買並決定分期付款的一大誘因。」
東南亞的一些科技巨頭也進入了該領域。 Grab 的 PayLater 服務於 2019 年推出,活躍於新加坡和該地區的其他國家。 Traveloka Indonesia 正在繼續擴大其分期付款服務產品,重點是泰國和越南。
大多數服務通常用於小額交易,但根據金融比較平台 Finder 2020 年的一份報告,27% 的新加坡人報告稱因分期付款而陷入財務困境。 9% 的人說他們因延遲付款而被罰款。
與需要全面檢查和文書工作來驗證個人身份的傳統信用卡不同,預付費後付費服務允許 18 歲以上的用戶在輸入個人信息並綁定至少一張借記卡後創建帳戶並開始購物。滯納金通常在 5-60 新元之間。
分期付款初創公司 Atome 於 2019 年推出,與該地區的 2,000 多家零售商合作。據執行長 David Chen 稱,該公司在新加坡的平均交易價值約為 150 新元。
「信用卡是一種鼓勵消費的產品,但分期付款服務不是,因為一旦你逾期,我們就會凍結你的帳戶,」陳說。他說,該公司進行欺詐檢查、評估風險,並觀察還款歷史和逾期付款率。
與此同時,MAS 正試圖努力宣傳通過分期付款服務而造成超支的風險。該機構警告說:「如果不小心,人們可能會因許多分期付款計劃而陷入債務並陷入貧困,特別是對於那些沒有穩定收入的人。」
然而,這些服務可以在東南亞青年中進一步發展。為了搶占市場份額,Atome、OctiFi 和 Rely 計劃擴展到整個地區。
在此過程中,他們將針對像 Chang Wei Yue 這樣的消費者,這位 26 歲的公關主管最近完成了 2,000 新元的分期付款購買隱形牙套。 「這非常簡單,讓我感覺很好,因為我不必立即預付全款,」她說。
發帖時間: 新加坡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