蘊含濃郁本土風情的娘惹糕點

2021年05月11日   •   4萬次閱讀

在新加坡、馬來西亞與印度尼西亞,有一特別的族群,稱為峇峇(BaBa)與娘惹(Nyonya,也稱土生華人)。這些華人,最早是十五世紀初期由中國南來定居,初期定居在滿剌伽(馬六甲)、滿者伯夷國和室利佛逝國(印尼)和淡馬錫(新加坡)一帶的中國明朝後裔。其實,峇峇與娘惹也包括少數在唐宋時期定居此地的唐人(多數是在中國沿海一帶的唐人),但唐宋定居此地區的唐人,已沒有來源可以考,可考的多指明朝時期的後裔。這些移民,有些與當地的馬來族通婚,所以,在文化與飲食方面,雖保留了一些中國的習俗,也一定程度上受到馬來民族的影響。在國家檔案中,這族群都歸類為華人,為與後來的移民有別,稱為土生華人, 男的稱峇峇,女的稱娘惹。雖然他們的生活與文化有他們的特性,但是,某些飲食和宗教信仰(以前多數是拜觀音)還是帶有中國傳統文化色彩,尤其在婚禮上,更是保留了「唐山」的風俗。這些峇峇的土生華人(Cina Peranakan),多數已經沒有講中國語言或方言,基本上都是用馬來語溝通,由於多數來自中國福建,也有人稱他們為「福建峇峇」。後來的華人,為有別於峇峇的土生華人(Cina Peranakan),而被稱為「新客」。在馬來半島,峇峇族群多數住在馬六甲和檳城。

土生華人在膳食、衣飾、語言都漸漸形成自己獨有的綜合性色彩,比如女性穿的刺繡娘惹裝(baju),腳上穿的嵌珠拖鞋(Kasut Manek)。公元1910至1920年間,娘惹衫發生了變化,不僅運用中國傳統的手繡和鏤空法,而且從西印度群島引來荷蘭衣服的蕾絲花邊,綴在長衫上叫「kebaya」,剪裁充分顯示腰身,再配上峇迪沙籠裙,穿起來有旗袍的美,婀娜多姿,顯出女性的線條美。娘惹在妝扮時,少不了戴首飾、項鍊、耳墜。男性腰間總會戴上一條銀質褲帶,褲帶上多數鑲嵌上一個個的銀幣。

土生華人還有一樣很受歡迎的,就是著名的「娘惹菜」。「娘惹菜」具有中國南方的烹飪法,再添入熱帶的馬來香料例如:小蔥頭、蒜頭、姜、南姜、山姜、香茅、香花菜(姜花)、辣椒、薄荷葉、亞參、峇拉煎、肉桂、蘭花、酸柑、班蘭葉等等,形成特有的香濃、甜酸、辛香、微辣等多種風味,口味濃重。烹飪娘惹菜,很講究精緻,烹煮時雖很複雜,卻是馳名的佳肴。可以說娘惹菜是土生華人特有的傳統飲食文化的糅合,它兼具了馬來族和華族的風味和特色。

除了娘惹菜,土生華人的娘惹糕也是很受大家喜愛的食品。據母親說我外祖母是娘惹,很會做娘惹糕點,母親也向她學了一雙巧手,能煮出精緻的娘惹菜和可口的娘惹糕點,小時候經常做些娘惹菜肴和娘惹糕給我們享用。

我們家住在甘榜小鎮,是開雜貨店的。開始,母親只是做糕點給家人吃,後來,雜貨店的顧客也要訂,母親開始只做來請他們品嘗,有些顧客就來訂做紅龜粿,漸漸地傳開,越來越多人來訂,母親就起爐做起娘惹糕點,尤其是紅龜粿賣的最多,在春節時,真是應接不暇。在舅舅的鼓勵下,他們成立了一間公司專做娘惹糕。開始也沒有請工人,就我們幾個孩子,放學後,協助母親揉糯米泥,怎知,衛生部官員來查,說家裡不可做食品,只得租了建屋發展局的工業區能做食品的廠房來經營。這時,開始做批發生意,顧客越來越多,無法應接,於是就採用機械化,揉米泥,包餡料和模具全都用機器操作。這糕點工廠,歷經四十多年,現在還繼續在經營。

娘惹糕有幾樣食材是少不了的,如椰子、木薯、班蘭葉和砂糖。

娘惹峇峇文化是從古老的中國帶來,再揉入馬來族的生活習慣,和熱帶素材,飲食習慣,而形成特有的文化與風俗。娘惹糕有幾十種,由於篇幅關係,本文特介紹以下十種,以饗讀者。

九層糕

材料:

將木薯粉400克、玉米粉10克、椰漿(400 毫升)、水1000毫升,及細砂糖300克全部混合攪拌均勻。

做法:

將攪拌好的材料分成2份,一半保留用,另一半則加入班蘭葉汁數滴,成為綠色粉漿。

將留用部分與綠色粉漿分層次倒入烤盤,每次倒入約0.4公分厚,每倒一層粉漿便要置入蒸籠蒸約3分鐘左右,再倒入另一層不同顏色的粉漿。

最後一次粉漿倒入後,蒸約5分鐘,之後移出冷卻後入冰箱冷藏,冰涼後即可切塊食用,也可沾椰子粉食用,味道香甜可口。

雙層糯米糕

材料:

糯米層(下層):糯米250克(浸泡6小時以上或隔夜)、稀椰漿170毫升(濃椰漿50毫升加清水120毫升)、鹽1/4茶匙。

將班蘭葉汁120毫升(用班蘭泡水搗爛取汁,放入冰箱幾天後,沉澱留用)。

將濃椰漿250毫升,加入清水150毫升留用。

班蘭層(上層):雞蛋2粒、砂糖100克、班蘭葉水120毫升、椰漿400毫升、中筋麵粉120克、木薯粉3茶匙、鹽1/4茶匙。

做法:

把糯米瀝干水分備用。

將鹽和稀椰漿一起攪拌均勻,然後倒入糯米,再以大火蒸30分鐘。

取出蒸好的糯米,待涼後再把糯米移入四方模型,用勺壓平。

將砂糖和雞蛋一起打至砂糖溶解。

再加入班蘭汁,鹽和椰漿一起攪拌均勻。

然後加入過篩的中筋麵粉和薯粉,一起攪拌均勻至無顆粒狀後,將麵糊過濾去一個鐵盤裡。

把過濾好的麵糊,用中小火以隔水加熱的方式,不停攪拌煮至(大概5-10分鐘)麵糊有點濃稠即可輕輕倒入糯米層上。然後把氣泡打掉,以確保表面光滑。

然後用錫紙鋪蓋在蒸盤上,再放入已經煮好滾水的蒸鍋里,以中小火蒸大概40分鐘即可。

取出蒸盤,放在一旁待涼,冷卻後即可切片。

椰絲木薯糕

材料:

椰肉、椰漿、鹽、木薯、糖、香蕉葉。

將椰肉1粒挫成絲留用;木薯500克去皮磨碎刨成泥,留用。

磨碎木薯500克、椰漿100克、糖150、鹽1/2茶匙。

做法:

將椰肉絲加鹽攪拌均勻。

加水入鍋,燒開,將拌鹽的椰肉絲放進鍋里蒸5分鐘至10分鐘,取出待涼,備用。

將椰絲加入適量的水用手榨成汁,再用漏網絞出椰漿(可用買來的包裝椰漿)。

過濾好的椰漿,備用。

加入椰漿,再加入糖(糖分量可自由加減)。

取一個方形或圓形烘盆塗油鋪上香蕉葉。將所有材料攪拌均勻,倒入烘盆內。

放進蒸鍋內,以大火蒸約30分鐘至熟,取出。

待冷卻後切塊,整塊沾上椰肉絲。

椰絲西米糕

材料:

珍珠西米、水、糖、紅綠色素(綠色的可用Pandan香精)、香草精、燕菜粉、椰絲、鹽。

材料用量:珍珠西米115克、水2碗(用量杯,1杯200毫升)、糖140克、紅、綠色素各1/2茶匙(綠色的可用班蘭葉汁)、香草精1/2茶匙、燕菜粉3茶匙、椰絲227克、鹽1/2茶匙。

做法:

1.椰絲加鹽攪拌均勻,大火蒸5分鐘,待涼。

2.珍珠米洗凈,瀝干。水、糖、色素,香草精及燕菜粉倒入鍋中煮滾。

3.待糖溶解後,加入珍珠西米,攪拌至變透明狀。

4.倒入盤中待涼。

5.切塊後粘上椰肉絲。

奶油椰子糕

材料:

新鮮嫩椰絲300克、奶油50克、煉乳半罐、班蘭葉幾片、紅青色素少許。

做法:

將全部材料一起放入鍋里用小火炒。

炒至椰絲變濃稠(拿一小匙濃即完成。

班蘭葉拿掉,椰絲分成兩份,放入不同的色素攪拌均勻即完成。

倒入兩個盤裡,用勺子壓實,讓它降溫稍冷,放入冰箱冷藏,稍硬就可切塊。

藍花糕

材料:

糯米150克(清洗浸泡一個晚上,瀝干備用)、椰漿100克、鹽1/2茶匙、班蘭葉數片(洗凈,打結),藍花瓣大約8朵,用少許熱水浸泡出藍色素(藍花,學名:Clitoria ternatea,又稱蝶豆花,英文名Butterfly Pea flower,馬來文Bunga Telang)。

做法:

將糯米、椰漿和鹽攪拌均勻,倒入蒸盤裡,放入班蘭葉,用大火蒸至熟(約25-30分鐘)。

糯米飯蒸好後,班蘭葉捨去,取出1/3份的糯米飯加入藍色素,攪拌均勻成為藍色糯米飯。

再把藍色糯米飯分散加入剩餘的糯米飯里,隨意攪拌成藍糯米飯。

藍花糯米飯稍微涼後,就可以把糯米飯放入模型擠壓成長形狀,倒出即可配上咖椰享用了。

班蘭椰絲卷

材料:

皮料:普通麵粉150克、木薯粉1湯匙、椰漿或煉奶1湯匙、班蘭葉、水325毫升(8-10片班蘭葉加清水攪拌)、植物油1/2湯匙、鹽1/4茶匙,雞蛋1個、自製班蘭葉汁1茶匙。

內餡:干椰肉絲120克、椰糖45克、椰漿100毫升、自製班蘭葉汁1湯匙。

做法:

表皮做法:

把麵粉和木薯粉混合均勻後再打入雞蛋備用。

把植物油、鹽、椰漿加入在班蘭葉汁里混合均勻後慢慢加入已混好的麵粉和木薯粉攪拌均勻至無顆粒狀麵糊。

過濾麵糊後靜置一旁至少1-2小時。

在熱平底鍋的表面抹一層薄油後待熱,轉中小火倒入1小勺的麵糊在鍋中間,用勺子攤開麵糊至圓形煎餅。

如果麵糊邊微翹起來就可以掀翻煎餅另一面,略煎即可取出,至麵糊用完為止。

內餡做法:

將椰漿及切小的椰糖倒入鍋中,小火煮到椰糖溶解後加入班蘭葉汁、椰絲,翻炒到略微汁水八成干即可。

取一塊麵皮,將煮好的椰絲鋪在麵皮上,如包春卷把內陷卷在麵皮里即可食用,很香甜。

香辣糯米卷

材料:

糯米、芫茜籽、沙姜、蒜頭、蝦米、水、冬瓜糖、烤椰絲、黑胡椒粉、鹽、香蕉葉、竹籤。

糯米300克(洗凈,浸泡過夜)、濃椰漿100毫升(加入1/4茶匙鹽)。

內餡:

香料(搗碎)、芫茜籽1湯匙、沙姜3克、蒜頭5克(1瓣)、蝦米50克(泡軟,瀝干,搗碎),水2-3湯匙,冬瓜糖40克(切小塊),烤椰絲30克(搗碎),黑胡椒粉1茶匙,鹽1/2茶匙。香蕉葉(切成25個四方形小片,10x13毫米),竹籤50支(兩端削尖)。

做法:

將洗好的糯米瀝干放入鍋中蒸20分鐘,拌入加了鹽的椰漿,放回鍋中繼續蒸5分鐘。蒸好了,取出待涼。

在鍋中燒熱油,把香料餡炒至有香味出來。加入蝦米碎,拌炒幾秒鐘,加入適量水讓餡料混合在一起。

煮約半分鐘後加入冬瓜糖,烤椰絲,胡椒粉和鹽。拌炒至所有材料混合。加入2-3湯匙的水讓餡料帶點濕。把餡料盛碟待涼。把2湯匙的糯米飯和1茶匙的餡料做成球狀。把糯米球放在一片香蕉葉上,捲起,兩端折好,用竹籤固定。在鍋中燒熱油,把糯米卷放入鍋中烤至有香味即可。

1/2
下一頁
新加坡總理的家鄉菜?聽說全島最好吃的11家海南咖喱飯都在這了
2025年04月29日   •   5萬次閱讀
在新加坡找一碗老潮汕味,到哪裡吃粿汁?
2025年04月30日   •   2萬次閱讀
矮子餡餅來到新加坡牛車水咯!外皮酥脆掉渣、內餡軟糯,口感層次超豐富😋
2025年04月30日   •   1萬次閱讀
新加坡 在這裡有數之不盡的美食
2025年04月30日   •   5814次閱讀
在新加坡烏節路18.8新++吃到撐!火鍋、燒烤、韓餐、咖啡館也太全了
2025年05月02日   •   4788次閱讀
新加坡夜宵大搜羅:美食寶藏等你來打卡
2025年04月26日   •   4617次閱讀
新加坡盛港10家咖啡廳氛圍感超濃!甜品、小吃、冰淇淋低至5新
2025年04月26日   •   3249次閱讀
有一種美食,在新加坡叫蝦面,在檳城叫福建面,在新加坡哪裡品嘗?
2025年05月02日   •   1539次閱讀
💥米其林美食推薦!名古屋鰻魚店「Unagi Yondaime Kikukawa」終於登陸新加坡😋🍱
2025年04月29日   •   1368次閱讀
收藏!新加坡全島最好吃的15家雞飯攤都在這了
2025年05月03日   •   513次閱讀
新加坡傳統咖啡店之一:協勝隆
2025年05月03日   •   513次閱讀
新加坡傳統咖啡店之二:瓊華昌
2025年05月03日   •   342次閱讀
🍨 澳大利亞最火的Gelato來啦!40種口味任你選,每周輪換5種驚喜菜單,吃貨們準備好了嗎?
2025年05月03日   •   171次閱讀
🇸🇬 夜貓子福利!新加坡竟然有這麼多宵夜好去處🤤 宵夜不要只會想到MCD了啦👋
2025年05月03日   •   171次閱讀
2025亞洲50最佳餐館成績出爐🎉今年新加坡7家餐館入榜!快來看看誰在榜上😘
2025年05月03日   •   171次閱讀
新加坡傳統咖啡店之三:喜園
2025年05月03日   •   0次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