烤木薯糕

材料:
磨碎木薯600克、新鮮椰肉絲(要帶椰汁的、不用擠干150克、椰糖150-180克、鮮濃椰漿120毫升、雞蛋55克、溶化牛油50克、鹽1/4小匙、香草精1/2小匙、香蕉葉1片(洗乾淨剪出橢圓形鋪在烤盤下)。
做法:
將椰糖和椰漿一起放入鍋中以中小火煮至糖溶即可,待涼。
將全部材料充分攪拌均勻,倒入烘盆中。
放入已烘熱的烤箱內,用190°C的火度烘約45分鐘至1小時,呈現金黃色即可。
酥脆炸蝦餅

材料:
麵糊:粘米粉150克、普通麵粉(中筋,All-purpose flour)50克、泡打粉(Baking powder)2茶匙、鹽1茶匙、糖1茶匙、胡椒粉1茶匙、雞精粉1/2茶匙、油3湯匙、蛋1個、水200克、青蔥1顆、小蝦250克。
辣椒沾醬:50毫升水、2茶匙醋、1/4茶匙鹽、30克糖、1瓣大蒜、1茶匙辣椒粉、1茶匙木薯澱粉+1湯匙水。
做法:
水滾開後加入半茶匙鹽水燙小蝦一分鐘半,瀝干水分擱置一旁備用。
準備辣椒沾醬:把50毫升水、2茶匙醋、1/4茶匙鹽、30克糖、1瓣大蒜壓成蒜泥,1茶匙辣椒粉倒入鍋里攪拌均勻。
開中火滾開,轉小火煮1至2分鐘,記得攪拌。
把1茶匙木薯粉加入1湯匙水,攪拌均勻後把粉漿倒入辣椒醬里,攪拌勾芡讓辣椒醬濃稠一些,滅火後擱置一旁冷卻。
一顆青蔥切碎。
把150克粘米粉、50克中筋麵粉、2茶匙泡打粉、1茶匙鹽、1茶匙糖、1茶匙胡椒粉和1/2茶匙雞精粉攪拌均勻。
加入3湯匙油攪拌。
加入1個蛋和200克水,攪拌至沒有顆粒狀的麵糊,加入切碎的1顆青蔥。
把一鍋油和鍋鏟或勺子一起加熱至160°C。
燒熱後的鍋鏟或勺子加入適量麵糊後放上小蝦。
蝦餅定型後,把鍋鏟搖一搖,餅會自然的脫模,如果卡住,可以用筷子稍微推一推脫模。
炸至兩面金黃即可。
沾上自製辣椒醬,趁熱享用。(此蝦餅由於工序比較複雜,現在做的人比較少,有些也偷工減料,不正宗。)
紅龜粿

在眾多娘惹糕里,最大牌的應該是紅龜粿了。
紅龜粿,又稱紅龜糕。客家語稱之為紅粄或紅印粄。為閩南人、潮州人、客家人、廣東人等節慶祭祀之糯米制食品,流行於福建、廣東、台灣與南洋的印尼、馬來西亞、新加坡等地區,狀貌扁平,約巴掌大小,紅色外壓龜印內包餡,以植物葉如香蕉葉為墊。在馬來西亞與新加坡一帶,主要以閩南話(福建話)「Ang Ku Kueh」來稱呼這道糕點。
一般常見的內餡為:花生、紅豆、蓮蓉。
在土生華人中,由於他們的祖先來自福建的比較多,所以在他們的一些喜慶節日時,也會把紅龜粿當成重要的祭品,尤其是小孩的滿月,紅龜粿更不可少。若是小孩是男的,是圓錐形的,若是女的,則是龜形的模具扁的,在新年拜天公時是橢圓長形的錢印。
材料:
糯米粉、糖、綠豆或花生泥、模具、油、少許鹽、水。
做法:
將糯米粉、糖、少許鹽,倒進桶,揉成團狀,再加入紅色素,揉均勻,然後,分成小塊,再壓扁,依以下三步驟,即可:
準備(7厘米)橢圓形香蕉葉,塗抹上油。
把紅龜模具裹上少許糯米粉,把多餘的去除。
用掌心把外皮粉團輕輕按扁,放上一個綠豆或花生泥內餡,把內餡完全包上,放入模具里,掌心輕輕按入,把模具輕輕敲擊桌面以讓粉團脫模,放在一片香蕉葉上,然後排入蒸籠里。
以中火蒸8分鐘就能見到一粒一粒美麗的紅龜呈現在你面前。
(作者為本地作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