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份各國疫苗接種進度追蹤報告顯示,全球有望在現有接種速度下於11個月後達到集體免疫。(路透社)
作者 李國豪
全球有望在一年內達到75%人口完全接種疫苗的集體免疫?
這不是紅螞蟻亂說的,根據追蹤各國疫苗接種進度的彭博社疫苗追蹤項目,全球確實有望在11個月後達到這個目標。
但這項估算有一個大前提:
所有國家都能保持目前的接種進度。
這恰恰也是最難以掌控的關鍵因素。
除了全球疫苗分配不均的問題持續存在,另一隱憂則是部分國家可能在疫苗接種率達到一定程度後,陷入瓶頸。
最近的趨勢顯示,原本接種速度較快的國家,開始陷入接種勢頭「後勁不足」的瓶頸。
曾經領先全球的以色列,就是最顯著的例子。
以色列今年2月的單日疫苗注射量曾高達13萬5000多劑。照當時的進度來看,該國只要兩個月時間就可為75%人口完成接種,達到群體免疫的目標。
不過,如今已為58.4%人口完全接種疫苗的以色列,其接種疫苗人數卻從高峰期的每天13萬人劇降至4230人。
按照新的接種進度,該國接下來可能需要23個月才有望達到集體免疫。

以色列是全球最早開始接種疫苗的國家之一。(路透社)
另一邊廂,原本接種疫苗速度大幅落後的中國卻突然猛踩加速器,形成強烈對比。
今年2月,人口龐大的神州大地原本預計需要長達5.5年才能達到集體免疫。
隨後在中國當局採取各種軟硬兼施的措施後,當地的疫苗接種計劃大幅提速,5月23日正式跨過施打5億劑疫苗的門檻。
如果維持這股勢頭,目前已有19.5%人口完全接種疫苗的中國,預計能在三個月後達到群體免疫。
值得一提的是,新加坡的進度同樣不遑多讓。
根據彭博社估算,我國目前平均每天能為4萬零225名國人注射疫苗,預計再多四個月就能為至少75%人口完成接種疫苗,達到群體免疫。

(資料來源:彭博社)

如能保持目前的勢頭,新加坡有望在四個月後達到群體免疫。(聯合早報)
如何推高接種率?
以色列的「後勁不足」以及中國的「後來居上」,說明了兩件事:
接種率衝刺到一定程度後,有可能陷入停滯不前的瓶頸;
如何說服更多人出來打疫苗將成為下一階段的重要工作。
接種進度陷入瓶頸通常和民眾的反疫苗情緒有關。像中國這類奮起直追的國家,必須避免在接種率上衝到一個階段時,陷入以色列的困境。
為了保住接種疫苗的勢頭,適度推出獎勵,乃至懲罰性措施可能是各國不得不採取的方式。以下是幾個國家為了推升接種率而採取的措施。
美國疾控中心早前宣布,已完整接種疫苗的民眾在戶外,以及多數室內場合不必戴口罩。
一些州屬甚至推出「疫苗樂透」,民眾只要去打疫苗,就有機會中獎。俄亥俄州(26日)就公布了首位打疫苗抽到一百萬美元(約130萬新元)獎金的幸運兒。
英國政府則在疫苗接種進度樂觀的情況下,重新開放酒吧室內坐席和餐廳室內用餐區,並允許人們見面時相互擁抱。
大力推進接種速度的中國也提出各種獎勵措施,像是打疫苗送雞蛋、蔬菜和香油。
中國一些地方政府也針對不接種疫苗者進行懲戒。
在海南萬寧市萬城鎮,地方政府一度推出針對不接種疫苗民眾的「五不」懲罰措施。
據報道,該懲罰政策包括禁止沒有接種疫苗的民眾搭乘公共運輸。當地官員甚至曾警告家長若不接種,則可能影響子女升學、未來就業及住房。
不過,上述措施在引發社會爭議後,隨即被當局撤銷。

中國當局軟硬兼施,成功在短時間內加速疫苗的接種。(網際網路)
接種率偏低的韓國也宣布從7月開始,當地人民只要接種至少一劑疫苗,就可豁免在戶外佩戴口罩。 其他的獎勵措施還包括公園及博物館門票打折,以及允許接種者進行更大型的私人聚會。
鄰國馬來西亞的衛生部長阿漢峇峇則在(27日)透露,當局將考慮強制當地人民接種疫苗。
疫苗能有效對抗疫情
根據彭博社的疫苗追蹤報告,至今已有12個國家或地區跨過為至少40%人口完全接種疫苗的門檻。
這些接種率較高的國家,基本上都已成功減少或壓平確診病例曲線,也大幅降低了死亡率。
彭博社(25日)公布的全球防疫韌性排行榜排名「大洗牌」,疫苗接種速度領先的國家地區名次持續攀升,在在印證「疫苗接種」應對當今疫情的重要性。
榜單中的前20名,大部分都是接種率超過20%的國家或地區。接種進度神速的英國及美國在榜上的排名分別上升了七個和四個名次。

表格最右邊的欄位為各國疫苗接種率。(彭博社)
接種率較低的分別是紐西蘭(4.8%)、澳大利亞(7.1%)、韓國(5.4%)、日本(3.2%)及台灣(0.6%)。
值得一提的是,前20名當中接種率最低的台灣及日本,最近都遭遇了新一波疫情的衝擊,分別比上個月排名下滑十個和七個名次。
各國能否加速,或至少保持接種疫苗的速度,避免陷入疫苗接種的瓶頸,將是世界接下來能否儘早擺脫疫情的關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