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光耀,作為新加坡的開國總理,以其一生的熱血與精力,帶領新加坡走向獨立和富強。
然而清官難斷家務事。即便是被譽為「新加坡國父」的李光耀,在他死後其家族也落入了子女為分割財產而撕破臉皮的俗套中。

2017年,李光耀的小兒子和小女兒在社交論壇上發表文章,聲討親哥哥李顯龍,也就是現任新加坡總理。
倆人的聲討文長達六頁,字字誅心:
一是譴責親哥李顯龍濫用職權,用其父李光耀的政治光環,謀取利益;
二是指控嫂子何晶,也就是李顯龍的老婆,利用「第一夫人」的職權無理干政;
三是控訴李顯龍大搞裙帶關係,一手扶持自己的兒子李鴻毅進入政壇。
一文掀起千層浪。這可不單單是家長里短的八卦是非,更有對新加坡政壇的時弊指責。
而究竟是怎樣的恩怨情仇,讓本是同根一脈的李家二代,不顧世人的眼光與嘲諷,撕破臉皮一爭高下呢?

(左)李顯揚 (中)李顯龍 (右)李瑋玲
新加坡第一家族
想要了解新加坡第一家族爭奪財產的好戲,我們還得先從李氏家族的成員說起。
被譽為「新加坡國父」的李光耀對新加坡的歷史發展有著極為特殊的意義,他的妻子柯玉芝與他琴瑟和鳴,是他政治生涯上的賢內助。(點擊複習李光耀與柯玉芝的神仙愛情)

李光耀與柯玉芝
1952年,柯玉芝生下了她與李光耀的第一個兒子——李顯龍。
身為長子的李顯龍得到了父親的偏愛。在李光耀的眼中,長子李顯龍遺傳了他和妻子的優秀基因。甚至多次在談及這個兒子說道:「我本來不知道他有多像我,直到後來才發現他的很多舉止跟我一模一樣。」
在父親的培養下,李顯龍在政治領域的發展一路暢通無阻。並在2004年8月12日出任新加坡第三任總理,成為最高執權者。

李顯龍
小兒子李顯揚比哥哥小了5歲。為了區別於從政的哥哥,李顯揚一心從商,希望可以在別的領域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
1995年,李顯揚擔任新加坡電信的執行長,他的一番作為更是讓外界讚譽其為「商業奇才」。

李顯揚
女兒李瑋玲則是新加坡國立神經醫學院的院長,但她一心投入事業當中,至今單身未嫁。

李家兩代人無論是政界還是商界,都已處於金字塔頂尖獨領風騷。而李氏家族更是成為名副其實的新加坡第一家族。
而李氏三個子女在李光耀去世後分崩離析,導火索竟是因為李光耀生前故居--歐思禮路38號住宅。而潛藏在這明面矛盾下,又潛伏著怎樣的看不見的仇怨呢?

李光耀的遺囑與故居
從上個世紀40年代起,李光耀一家便搬進了歐思禮路38號居住。
在這裡的地下室,李光耀與行動黨要員,擬定了一份又一份把新加坡從殖民地變為獨立主權的草案。
與其說歐思禮路38號是一處住宅,不如說它是李光耀的政治遺產和精神象徵。

歐思禮路 38號
李光耀對待故居最初的態度是想要將它拆除。因為他認為故居早已老化,想要留存就要翻新,因此會花銷一筆不菲的費用。而且歐思禮路38號所在的位置寸土寸金,因為自己故居在此的緣故,周邊的樓房都不能蓋得太高,如果將它拆除,就能大大提升這塊地皮的價值。
另外一個,李光耀反對個人崇拜。他不希望自己曾經的住宅被當做精神的寄託,由人瞻仰。

但後來很多內閣成員向李光耀建議保留故居。因為歐思禮路38號作為新加坡歷史的見證者,對新加坡和其國民來說,承載了非凡的意義。
在眾人的勸說下,李光耀動搖了他最初的想法。他宣稱如果保留歐思禮路38號,就要將房子重新進行裝修,並且要保證有人住在裡面,不能讓它只存在紀念價值。

遺囑下的恩怨情仇
2013年,隨著李光耀病情的急劇惡化,他在11月17日這一天立下了最終版本的遺囑。
在遺囑中李光耀表示,希望在他死後能夠將歐思禮路38號的故居拆除,因為這是他和亡妻柯玉芝的共同心愿。他的女兒李瑋玲擁有居住權,如果李瑋玲願意,可以一直居住在此;但如果李瑋玲決定搬出故居,那麼將在第一時間拆除歐思禮路38號。

而李光耀生前曾先後立過7封遺囑。那麼為何在最終遺囑中他一改之前的態度執意要將故居拆除?李顯龍又為何對父親的最終遺囑大為惱火?
其實李光耀的前6封遺囑,都是由已故妻子柯玉芝的侄女柯金梨律師協助擬定的。因為柯金梨不在遺產分配的受益人之列,由她協助擬定既公正也合情合理。
但在柯金梨準備起草李光耀的最終遺囑之時,小兒子李顯揚的妻子林學芬律師提前一步將自己修改的遺囑發給了李光耀。而這份遺囑的內容引導了李光耀的主觀思想,並且在李顯揚與林學芬的催促下,李光耀僅在十幾個小時內便完成了最終遺囑的擬定。

李顯揚與林學芬
李顯揚與林學芬作為遺產受益者非但沒有避嫌,反而在公證律師不在場的情況下直接參與了遺囑的擬定。這番操作引起了眾人的質疑,也被社會各界廣泛譴責,林學芬也因違反職業道德被吊銷律師執照15個月。
知曉父親最終遺囑的李顯龍十分惱火,他要求弟弟李顯揚與妹妹李瑋玲不得將遺囑中有關故居處置的內容公開。但倆人沒有聽從李顯龍的要求,依然公布了李光耀遺囑中要將故居拆除的遺願。
在李光耀去世一個月後,李顯龍在國會上表示自己會尊崇父親的遺願,但歐思禮路38號最終如何處理會由新加坡政府決定。
至此李家二代的遺產之爭被推向台前。

波濤暗涌的利益紛爭
那麼歐思禮路38號對李家二代都有著怎樣的意義,致使三兄妹反目成仇,無所不用其極地想要達成自己的目的呢。
在李顯揚與李瑋琳發表的聯合聲明《李顯龍的價值觀去哪兒了》中,他們稱大哥李顯龍濫用職權,利用自己對政府的影響力來滿足私慾。
並且他們認為李顯龍想要通過歐思禮路38號的故居延續父親李光耀的國父光環,來實現自己的政治意圖,此意圖便是將總理之位交由自己兒子李鴻毅的世襲計劃。

李顯龍隨後公開作出回應,他否定了弟弟妹妹對他發出的指控,並認為弟弟妹妹的行為中傷了他的人格與新加坡政府的權威。
但隨著聲明的不斷發酵,李顯龍的種種動機的確讓人懷疑他的政治野心。
李顯龍在父親李光耀去世一周年之際,僅僅一個月便舉辦了100多場緬懷父親的活動,並對李光耀最終遺囑的實施進行了百般阻撓。而這些行為是否在利用父親的光環為自己增加聲望,從而完成政權的三代世襲呢?

李光耀與李顯龍
李顯龍作為新加坡第三代總理,他的前任吳作棟在1990年到2004年的總理任職期間,雖是最高掌權者,卻唯李光耀馬首是瞻,實際的幕後掌權者依然是李光耀。
一直到李顯龍作為第三任總理上位後,李光耀與吳國棟才發出聯合聲明,宣布不再進入政府新內閣。
吳國棟的作用不言而喻,他實際上就是李光耀與李顯龍政權世襲的中間過渡人。
這樣看來,李光耀的種種行為很有可能是為自己下一代接管政權而修橋鋪路。

關於李顯揚與李瑋琳為何站在親哥哥的對立面,也是眾說紛壇。
有人分析當初李光耀獨愛長子李顯龍,認為他繼承了父母優良基因適合當一名執政者。李顯揚與李瑋琳雖未踏足政壇,但也並不代表他們沒有野心,或許李顯揚也有將自己兒子李繩武推入政壇的打算。而拆除歐思禮路38號故居,自然成為削弱李顯龍政治力量的最好辦法。

還有一種猜想便是歐思禮路38號位於新加坡中南部市中心位置,寸土寸金的地理位置稍加利用便可獲得暴利。
李顯揚與李瑋琳或許在李光耀最初有拆除故居這個想法的時候,便在歐思禮路38號附近大量購買囤積了地皮。故居一拆,他們手中地皮的價值便會翻倍增長。
這個說法也就很好解釋了,為何李顯揚夫婦寧願背負罵名和冒著被取締職業資格的風險也要參與最終遺囑的擬定的原因。

還有一說則是二弟李顯揚與長嫂何晶的矛盾。李顯揚本浸淫商界,頗有自己的一番作為。但何晶在2002年初作為空降兵,任職新加坡最大的國企淡馬錫的總裁。
而李顯揚所在的新加坡電信則是淡馬錫的子公司。自己辛辛苦苦十來年,嫂子一來便成為自己的頂頭上司,更不說何晶新官上任三把火,燒掉了李顯揚不少的幫派和利益。迫使李顯揚在2007年退出了新加坡電信。(點擊複習 亞洲第一女強人何晶)
由此看來,李顯揚與長兄長嫂作對,也就不那麼難以理解了。

何晶
如今歐思禮路38號仍未被拆除,但李家二代為了政治資源和一己私慾而鬧出的家醜卻讓世人看盡了笑話。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一脈相承,血緣之親,本應同心同德,卻在利益面前不復相認。
想來叱吒一世的李光耀,也一定沒想到在自己與世長辭後,這一地難以收拾的雞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