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請者的學歷
申請人如頂級學校畢業,20分;同等於大學學位,10分;無大學學位,0分。

申請者的國籍和公司其他國籍白領員工的比例
申請人所屬國籍占公司總員工人數的5%或更少,20分;5%-25%,10分;超出或剛好25%,0分。
對比公司和同行的本地與外籍員工比例
申請人所在公司,本地員工超過或剛好50%,20分;20%-50%,10分,小於20%,0分。

所以從這一框架來看,很明顯新加坡對於准證人士的審核更為嚴格了。
跟同齡同行相比,申請人除了月薪高或者學歷高,剩下兩個標準:要麼屬於新加坡外籍員工中的稀缺國籍,要麼屬於聘用本地人較多的公司。
但有2種情況可以彌補上述不足,互補專才框架中專門設置獎勵部分,含2個評估項目:
申請者的技能是否是公司所欠缺 公司是否在創新和國際化項目方面同政府合作

意思就是說:如果你從事的是新加坡緊缺職業清單上的工作,那麼可加分20。如果你所在公司符合創新或國際化特定評估標準,那麼可加分10。
而這個新的打分系統,以及調高的薪金門檻,無疑是新加坡篩選人才的主要手段之一。
3)學術移民
適合學生,申請到新加坡就讀(公立或私立學校均可),在新加坡居住 2 年或以上,參加至少一次國考,成績優秀,就可以嘗試申請永久居民(PR)。
以上就是移民新加坡的主要途徑。
從近幾年的形勢來看,新加坡會繼續保持開放經濟、吸引人才、繼續提升新加坡的國際金融地位,宜居水平。
簡單總結就是越來越優秀。
但移民及工作門檻將一年比一年還要高。
就如李顯龍總理所說,數十億人排隊要來,但新加坡不可能0門檻擁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