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國會11月9日通過通訊網絡安全(雜項)法案。打擊網絡有害內容的相關法律,以及社媒業者須遵守的行為準則,預計明年生效。新加坡當局會在日後公布更多詳情。通訊網絡安全(雜項)法案通過後,Facebook和Instagram等用戶較多、影響力較大的社媒平台將受監管,他們也必須制定程序或採取措施,更好地保護新加坡本地用戶,尤其是18歲以下的青少年和兒童。

新加坡用戶會在大型社交媒體平台接觸到種種不良內容,但這些平台主要在海外運作,不受新加坡管制。一套新法所涵蓋的準則可更有效地管制有害內容,新加坡資訊通信媒體發展局也會扮演「網絡消防員」的角色,及時針對發布或散播這類內容的平台採取行動。 根據新法令,新加坡資媒局有權指示平台禁止用戶瀏覽不良內容,包括性相關、暴力、自殘、網絡霸凌、影響公共衛生,以及鼓吹惡習和犯罪行為等等。

過去兩天有16名議員辯論這項法案,不少議員關注業者收到指示後,必須多快採取行動。新加坡通訊及新聞部長兼內政部第二部長楊莉明說,資媒局向業者發出指示時會說明時限,一般會是數小時。如果涉及恐怖行為等更嚴重的內容,時限更短。
業者若持續違規,或雙方無法達成共識,當局可能會罰款或指示網際網路服務供應商禁止本地用戶瀏覽違規平台。發布不良內容的業者日後可能面對最多100萬新幣罰款。不遵守禁令的業者可能面對每日最多2萬新幣,總額不超過50萬新幣的罰款。

Facebook和Instagram等用戶較多、影響力較大的社媒平台會先受管制。楊莉明指出,新加坡當局之前已徵詢Facebook、Instagram、TikTok、YouTube、Twitter和HardwareZone的看法,這些業者也大致認同新法案和新準則。他們對政府致力於通過創新有效的解決方案對抗有害網絡內容表示支持,也同意必須加強網絡安全。新加坡資媒局之後會公布名單。
網絡通訊服務包括社媒平台、串流服務以及線上遊戲等,但新加坡當局目前只決定管制社媒平台。多名議員也詢問線上遊戲是否會列入管制範圍。楊莉明說,新加坡政府還在研究其他類型的網絡通訊服務。

楊莉明解釋,政府調查結果顯示,每五人中有三人通過社媒平台接觸到有害內容,這個比例高於電商、新聞網站或搜尋引擎等平台。考慮到社媒平台每天有大量用戶自製內容,新加坡資媒局不會直接管制所有內容,而是通過網際網路行為準則和社交媒體內容監管準則,降低本地用戶接觸到不良內容的風險。
至於為何不會針對私人通訊發出禁令,她解釋,因為涉及個人隱私,但用戶還是有求助途徑。根據新準則,業者須提供容易的渠道,讓用戶舉報不良內容,用戶也能屏蔽對方。成員較多、可用來散播不良內容的私人群組,則會受當局管制。

不少議員也關心當局如何定義「極為惡劣」(egregious)的內容。楊莉明說,新加坡資媒局會客觀考慮內容背景。如果內容可作教育用途,或協助用戶克服傷害,就不算有害或極為惡劣。反之,之前流行的「牛奶箱挑戰」看似無害,卻可能令挑戰者受傷。有的內容鼓吹自殘,這些都會視為有害內容。
楊莉明總結時強調,新加坡不能單靠一項措施打造安全的網絡空間,而是要結合法律、準則、教育、用戶舉報,以及各種介入行動,也須定期更新措施應付新風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