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是亞洲第三大貿易金融中心,有著良好的經商環境,拓展新加坡經濟市場對企業來說可以得到很多的發展機遇。同時新加坡政府非常親商,出台了不少稅收優惠政策,以及極高的版式效率,因此吸引了全球的投資者在新加坡註冊新加坡公司,拓展商業版圖。

那麼新加坡公司能夠在多方面享受稅務優惠政策,如何申請獲得對應的優惠政策?新加坡企業所得稅如何計算?
本期目錄
一、新加坡稅務原則
二、新加坡主要稅賦和稅率
三、如何界定公司的稅務身份
四、居民企業
五、非居民企業
新加坡稅務原則

新加坡按照屬地原則徵稅,即公司和個人在新加坡產生或來源於新加坡的收入,或在新加坡收到或視為在新加坡收到的收入,都屬於新加坡的應稅收入,需要在新加坡納稅。相應地,如果收入來源於新加坡境外,並且不是在新加坡收到或視為收到,則無需在新加坡納稅。
新加坡主要稅賦和稅率
新加坡現行主要稅種有:企業所得稅、個人所得稅、消費稅、財產稅、印花稅等。此外新加坡還有關稅、博彩稅以及對引進外國勞工的新加坡公司徵收的勞工稅等等。
如何界定公司的稅務身份?
新加坡根據公司的控制和管理職能是否在新加坡,對納稅人分為居民公司和非居民公司兩類
1、居民公司:若公司的控制和管理職能都在新加坡,無論是否按照新加坡的法律在新加坡註冊,其即為新加坡居民公司。
2、非居民公司:若公司的控制和管理職能都不在新加坡,即使在新加坡註冊的公司,稅務上也為非居民公司。
一般而言,居民公司與非居民公司的計稅基礎基本相似。不過,居民公司可以享受下列稅收優惠政策,非居民公司無權享受:
1、居民公司有權享受新加坡與其他國家簽訂的避免雙重徵稅協定(DTA)中規定的優惠待遇。
2、對居民公司從境外取得的股息、其海外分支機構的利潤以及來自境外的服務收入實行稅收減免。
3、新成立的居民公司可享受最長三年的稅收減免。
居民企業
企業所得稅的稅率標準為17%;其中正常應稅所得中,自2020納稅年度起,正常應稅所得中前10,000新元可享受75%的企業所得稅減免,之後的應稅所得190,000新元可享受50%的企業所得稅減免,剩餘部分必須就其全額按17%的稅率繳納企業所得稅。

稅收優惠簡述:
針對新企業的免稅計劃:在一定條件下,新建立的新加坡(稅收)居民企業或有限擔保公司的應稅收入中,前100,000新元的部分可獲得全額免稅,100,001-300,000新元的部分可獲得50%的稅收減免。該項免稅政策只在符合規定的企業成立的首三年內有效。然而,該項計劃不適用於處於開辦階段的房地產開發或投資控股企業。自2020納稅年度起,新建立的新加坡(稅收)居民企業的應稅收入中,前100,000新元的部分可獲得75%免稅,100,001-200,000新元的部分可獲得50%的稅收減免,該計劃的其他內容保持不變。
A:收入範圍
根據新加坡所得稅法,應稅所得主要包括以下幾方面:
①源自商業貿易或活動的所得;
②源自投資的收益,如股息、利息和租金;
③特許權使用費、保險費和源自財產的其他所得;
④其他實質性所得
B:不徵稅和免稅收入
新加坡不對資本利得徵稅。然而,在特定情形下,新加坡稅務局可能將涉及獲得或處置房地產、股票或股份的交易認定為貿易活動,從而對相應交易的收益課稅。某項收益是否應被課稅要考慮每筆交易的具體情形和有關事實。
C:稅前扣除
可扣除的費用必須滿足以下全部條件:
①費用的產生全部且僅為產生該所得而發生;
②必須為收益性開支;
③不能為新加坡稅法中明令排除的款項。
應納稅額:
一般而言,應稅所得由基於普遍接受的會計原則生成的財務報表中報告的帳面利潤按新加坡稅法調整得到。應納稅額由應稅所得額乘以適用的企業所得稅稅率可得。
若某企業財務帳目的記錄使用新元以外的在新加坡財務報告準則許可範圍內的記帳本位幣,則其應按法律規定的方式向新加坡稅務局提交以該貨幣結算的稅額。
非居民企業
稅率:
非居民企業適用的企業所得稅稅率與居民企業一致。
徵收範圍:
在新加坡設有常設機構的非居民企業獲得的一切新加坡境內來源的所得,及在新加坡境內獲得的境外來源的所得,均需繳納企業所得稅;不在新加坡境內經營的非居民企業一般不需就其在新加坡境內獲得的境外來源的所得繳納企業所得稅。
應納稅所得額:
非居民企業適用的應納稅所得額與居民企業一致,詳見上方表
應納稅額:
一般而言,應稅所得由基於普遍接受的會計原則生成的財務報表報告的帳面利潤按新加坡稅法調整得到。應納稅額由應稅所得額乘以適用的企業所得稅稅率得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