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婦患癌七年深知抗癌之路煎熬,生前立遺囑委託子女,等她病逝並賣出洋房後,拿出近20萬元幫助新加坡三家慈善機構。

洪玉蘭18歲時便從中國福建漂洋過海來新加坡與丈夫相聚,父母隨後在此定居,生下五女四男。
這名熱心的老婦洪玉蘭,於2012年病逝,享年74歲。家屬2021年賣出洋房後,遵照老人家遺願,把18萬9000元分別捐給新加坡癌症學會、兒童癌症基金以及光明山修身院。
她的長女鄭寶珠受訪說,母親18歲時便從中國福建漂洋過海來新加坡與丈夫相聚,父母隨後在此定居,生下五女四男。
「父母在家鄉成婚,當時父親先來到新加坡闖蕩,從事船隻帆布生意,母親懷上我的時候,獨自坐船來找父親。」
全家曾生活貧困
她透露,父親生意未上軌道前,全家生活貧困,原先只能租屋寄人籬下,後購入三房式組屋單位,一家11口就擠在小小的房子裡生活了十幾年。「後來父親的生意越做越好,才有了後來的這間洋房。」
她指母親在2004年末被診斷患上大腸癌末期,過後抗癌期間不僅受病痛之苦,也見盡人生百態,目睹龐大的醫療費用讓許多病友與其家人不堪重負,因而萌生捐出部分遺產的念頭,幫助面對經濟困難的癌症病友。
「母親過後便立遺囑,交代在她往生的五年後,賣掉羅央道附近麟谷馬莉安(Lengkok Mariam)的洋房,把所得分給子孫、老家遠親與貧困村民,以及新加坡三家機構,每家分別可獲6萬3000元捐款。我們已和這些機構聯繫,下周會把支票交出去。」
老婦的三女兒,即其遺產執行人之一的鄭麗華(56歲,房地產)受訪時繪述,母親生前節儉,卻樂善好施,身為虔誠佛教徒的她,長期資助光明山修身院,指定善款用作醫療用途。「希望藉由母親的事跡,鼓舞更多人伸出援手幫助他人,也希望鼓勵面對經濟困難的癌症病患們,不要感到絕望,肯定會有善心人士願意施以援手。」
文:吳依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