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人在知名問答網站上,問了這麼個問題,「為什麼大家不喜歡新加坡?」 很快,評論就整個炸開了, 說什麼的都有!


網友紛紛列舉不喜歡新加坡的原因:
網友 Keegan Kang:
與其說大家不喜歡新加坡這個國家,不如說不喜歡現在執政的政府。為什麼呢?
重視考試成績,忽略能力發展
我相信大部分新加坡人前20年的生活都是,讀書、補習、考試。從小學到中學到初院,都是為了成績。
即使最後順利從理工學院或者國大、南大畢業,你之後能找到的工作可能也不會和讀這14年書的付出成正比。即使小六會考將要改革,但家長還是會在成績上給予孩子壓力,認為成績才是唯一。
結果,就算你付出努力,畢業時成績優異甚至滿分,但由於個人能力的問題,並不能找到很高薪的工作,這也導致一些人不喜歡政府。
網友 Timothy Joshua:
簡單來說,不喜歡新加坡的人都是覺得自己沒有受到公平待遇的人,這其中有一大部分是低或者中低收入階層。
從小,我們就被教育說,新加坡是一個公平、精英管理的國家。但工作後發現,周圍有太多的不公平,外國人比自己工資高,有錢人比自己生活好。
很多新加坡人覺得這個環境,和以前政府所承諾的是不一樣的,覺得即使自己努力學習工作,也看不到未來。所以他們只能抱怨自己身邊的一些事情。
比如:
1)「自由」。很多事情是不能自己做主的,就像人民行動黨,會用網際網路安全條例、重新劃分選區等手段打壓反對黨。
2)CPF制度。 CPF強製取出人們一部分工資收入用於存款,更甚的是,這筆錢的投資出現了虧損,而負責人正是總理的夫人。
3)所謂的精英管理。有時這些精英並不是被選拔而來,而是一些親信和有背景的人。
4)金錢主義。政府視賺錢為第一目的,有時甚至忽略了對其他事情的重視,包括我們的道德觀建設。我自己認為,這也是為什麼會出現一些「醜陋的新加坡人」的原因。
5)生活成本。在很多排名里,新加坡都是生活成本最高的城市,但這和我們實際的收入是不成正比的。這就導致很多東西我們在新加坡消費不起,甚至有些人相對來說是貧窮的。


網友 Jerry Khoo:
1)人們不友好甚至冷漠的態度。很多時候,鄰居間的相處是有隔閡的,甚至是敵意。路上的陌生人沖你微笑,你會覺得他很奇怪,不然這個人就是不懷好意。
2)對於生活的定義。對於大部分新加坡人來說就是好學校,拿獎學金,好工作,周末出去吃飯購物。這在很多外國人眼中是平庸無趣的一生,在新加坡卻是理想生活。
3)天氣。這是對於我個人的,我自己很不喜歡一直這麼熱這麼潮濕,對其他人可能沒什麼。
網友 Yu Ming Jin:
1)超高生活成本。新加坡人平均要花15-20年還房貸,一間小屋子就要五六十萬新幣,所以對一些大家庭來說負擔是很重的。擁車證比車本身還貴,還有物價的上漲。
2)言論自由。不得不提的就是,余澎杉(Amos Yee)因為發布以「李光耀終於死了!」為標題的視頻而被捕。但是,發布過類似「一整車都是青年恐怖分子學員?」言論的青年人民行動黨(Young PAP)成員Paul Chen,卻沒有受到和余澎杉一樣的待遇。還有一些政治敏感的電影,比如「to Singapore with Love」也已被禁播。
3)外國人的湧入。這個話題一直引發很多討論,比如「不再是真正的新加坡」,「如果沒有外國人,新加坡會不會變好」等等。還有一些言論表示外國人在搶新加坡人的工作。並因為他們願意工作更長時間,要求工資更少而更容易被老闆選擇。
4)工作壓力。報導指出生活在新加坡的人的工作量是世界最大的。很多人很難在工作和生活中找到平衡。在經濟不景氣的大環境下,新加坡人只有更努力工作才能保住他們的工作職位。
這些是我感覺談論很多的問題。絕大部分新加坡人是愛自己的國家的,但不愛自己的政府。


網友 Tungku Lee:
我想說的是那些不喜歡新加坡的人,他們可能會有的心理:
1)嫉妒心理。嫉妒周圍國家的成就或是好的地方。就像上學時同在一個班,有些人會嫉妒那些「榜樣」是一個道理。
2)一些新加坡人的自大心理。有一些新加坡人看不起那些有馬來口音或中國口音的人,看不起那些不會說英語的人。有些人因為會說一點英語就有優越感。但事實是,不會說英語並不是什麼大問題,更不代表一個人笨或者傻。世界上有很多人是不說英語的。
3)新加坡人愛比較。小時候比成績,之後比女朋友,然後是工資。出國之後比外國和新加坡的差距,然後優越感油然而生。然而我們缺少最基本的換位思考和禮貌。
4)理大過情。有時候我們太得理不饒人,而忘記有時候一點點換位思考,你就會理解別人的理由。
5)新加坡太小。以至於我們是很禁不起打擊的。我們必須和中國、美國,甚至是印尼、馬來西亞友好相處才能生存。
新加坡人需要提高自己,但同時,外國人也需要多了解新加坡。永遠不能忘記,新加坡什麼都沒有。
如果泰國的運河打通,歐洲貨品可以從那裡直通亞洲而不會再繞道新加坡,那我們該怎麼辦?我們的經濟是很脆弱的,所以政府才會更大力發展其他行業,而身為新加坡人,我們自己也要更努力和有危機意識。
所以在聽取反對黨的言論時,也要多想一下很多問題是不是長久之計,我不是推崇人民行動黨,但我們在思考問題時應該更全面。
網友 James Chrisholm:
如果是說新加坡人不喜歡新加坡人,是因為這裡有太多的比較。說英語對比說華文,住公寓對比住組屋,外國人才對比本地勞動力,同性戀對比異性戀,這裡有各種劃清界限的方式。
也有不少網友聲援新加坡,認為討厭新加坡是沒有理由的


網友 Theodore Shawcross:
我是一個「angmoh」,英國長大美國讀博士,然後決定留在新加坡。回到10年前再讓我選擇,我還是會帶著我的老婆和5個月大的孩子來新加坡。
新加坡基本是一個完美運作的國家,如果你想生活在一個現代、快節奏、乾淨、治安良好的地方,新加坡是不二選擇。而且這裡也滿足了我所有的期待,給我的孩子提供良好的教育環境,在健康的環境里成長。
能讓我在一個高效,精英環繞的英語環境里工作。能讓我們生活在一個沒有種族歧視的環境里。因為作為新加坡人,我們就該像我們的宣誓一樣接受不同的種族。
所以對於那些不喜歡新加坡的人所說的原因,我想說的是:
1)新加坡是種族平等的。不管是由心的還是強制的。我在英國時,每個朋友或朋友的朋友,都有過在公共場所因為種族問題起衝突的經歷。
2)生活成本問題。我從在新加坡做義工和一些社區活動了解到,有很多低收入人群越來越不適應新加坡的高生活成本。我相信這個問題可以解決,但是想解決這個問題難度也很大。
唯一能做的就是提高福利,但這些錢又要來自於稅收。但新加坡得以發展的根本,就是它的競爭力,而競爭力又來源於吸引外國技術人才,降低稅收。如果新加坡經濟不好,它是走不下去的。
3)汽車的價格。當然汽車在新加坡的價格比在其他國家貴很多,甚至是最貴的。但究其根本,新加坡很小,地方有限,這也是政府大力發展公共運輸的原因。如果降低擁車的成本,只會使新加坡的道路越來越擁堵。
換個角度,我曾在美國每天開一小時車去上課,再開一小時回家,這樣來回5年。那是因為如果沒有汽車,我們就沒辦法出行。
4)言論自由。言論自由從不代表想說什麼就說什麼。可能美國的言論自由被很多新加坡年輕人所嚮往,但更應該去看一下他們在種族和平相處上遇到的難題。


網友 Keegan Kang:
1)薪水不滿意。這可能是高生活成本導致的,但更主要的原因:首先是能力不足,不能將所學做到實際應用,所以不要怪政府引進外國人才,是你沒有做到「被需要」。
第二是生活方式,你可以選擇去花錢在一些所謂「享受一下」,甚至是「奢侈一點」,但如果這導致你每個月疲於信用卡還款,那你也怨不得別人。
2)公共運輸。人們在不停抱怨地鐵故障和延遲,但我想說,想比於其他國家,新加坡的公共運輸是方便得不能再方便。在很多地方一輛公車要等半小時到1小時,地鐵就算故障了也不會有什麼免費公車給你坐,更不要說在新加坡如果早出門會有免費交通。
3)言論自由。提到這個問題,余澎杉(Amos Yee)的例子總會被提起,他因為在網際網路上發布反對人民行動黨的視頻而被逮捕。你可能會問:為什麼不讓別人說想說的話?
但如果這些話不是正面客觀的,甚至是對其他人有詆毀意圖,傷害別人的,為什麼不能被管理?網際網路是一個信息快速傳播的地方,試想如果別人把莫虛有的罪名強加於你,很多人看到後又隨聲附和,你會如何?
如果他反對的不是人民政府,而是種族歧視的言論被逮捕,那時你還會說不給他言論自由嗎?言論自由不代表什麼都可以說。
網友 Anonymous:


我的父母是馬來西亞人,我在新加坡出生,現在我已經是新加坡人了,並且我即將去國外讀書。
所以我對國外的了解,和從小生活在新加坡到現在,新加坡並不是聽起來的這麼嚴苛的地方,我在新加坡也吃過口香糖,只要我不把他黏在地鐵上黏在電影院座椅下面,也沒有什麼關係。
同理,在這裡你一樣是自由的,只要你有考慮到你行為的後果,考慮到其他人。肆意的想說什麼就說什麼,這不只是反政府的行為,更是一種詆毀誹謗。
我自己很驕傲我是新加坡人,也很感恩這裡給我的所有的機會。我很贊同新加坡是一個很適合生活的地方,從環境和經濟條件。我也贊同,對一些「自由言論」的禁止確實可以讓社會更穩定,特別我們是多種族文化共生的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