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加坡人口密度為7915.73/平方公里,是世界人口密度排名第一的國家。
看了這個數據,我們腦海浮現的新加坡理應是人山人海的情景。
可它在我們各國人眼裡卻是一個安居樂業的最佳場所:不堵車、不擠人。
甚至人口密度小它54倍的中國都做不到如此。
為何明明是世界人口密度最大的國家,新加坡卻一點都不擁擠?

註:本榜單數據來自於《2018年中國統計年鑑》,數據為2017年數據。
如果你對數字沒啥feel,那我們就來來看看什麼叫「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
全球最擁擠的城市曼谷,它的街道日常是醬的(人山人海)可它的人口密度卻比新加坡少了1.9倍。
而少於新加坡人口密度6.15倍的北京呢?它的公路是醬紫的(車水馬龍,水泄不通)。

那......你認為新加坡大街上擁擠起來是怎樣的呢?
醬紫嗎?

NO!NO!NO!
人家連最繁華的shopping天堂都是醬紫的:

everybody悠哉悠哉地閒逛著。
即便是在居民區,也難以見到「肉夾饃」的高強度人流。
人呢?都跑哪去了?
難道新加坡人都會遁地飛天技術,「藏」起來了?

憋方,讓我們一起解密:
「新加坡明明是世界人口密度最大的國家,為啥卻比其他國家不擁擠」?
01:新加坡為啥道路不擁堵?

解密:12%的國土用於修建道路。新加坡在建國初期進行城市規劃時就已預料到新加坡未來可能會出現車輛擁堵現象,於是制定了特殊的道路規劃,在規劃定型後,再無領導人對它進行過干預。

解密:大力推行公共運輸。在新加坡買車比起中國買車要貴得多多多,政府對於買車嚴加管控。
不過新加坡軌道交通相當發達,大部分新加坡人都選擇乘坐公共運輸,便利程度遠超私家車。
02:新加坡為啥生活圈不擁擠?
解密:行為模式規劃。「新加坡城市規劃之父」劉太格意識到,除了居家生活外,購物、工作、教育、醫療是人們移動的主要原因,所以他提出了「衛星鎮」的規劃方案。

啥是「衛星鎮」?
簡單通俗地來說就是:你的所有衣食住行的需求在你居民區區域內,5-10分鐘內就能完成如。
如此規劃,便完美地避免了大家長距離出行,自然減少了交通擁擠的壓力。
解密:開放式規劃。這也是新加坡城市規劃的另一個亮點,新加坡社區沒有圍牆,樓和樓之間都是相連的,可讓行人在樓間自由穿行。
大大減少了主幹道的壓力,自然避免了滿大街都是people的情形。

03:新加坡如何巧妙避免擁擠?
解密:充分利用土地和地下資源。為了最大限度留出「空曠」沒有障礙的平地,新加坡還建設了不少地下與高層停車場。
所以,在新加坡很少會出現地面停滿車的畫面。

解密:不同線路劃分不同車道。其他國家都是採用同一線路劃分不同車道,而新加坡則特立獨行,不一樣的交通工具不僅車道不同,線路也不同。
比如步行、徑跑、自行車、電動車等都不在同一方向,以此分流。

解密:實行錯峰出行時間制。對於喜歡自由向學的你,新加坡絕對是個好地方,在那你可以自由選擇你的上學出行時間。
除此以外,新加坡中央商業區等道路上,還有很多足以讓司機們「三思而行」的ERP門架。
為何ERP門架威力這麼大?
ERP是電子收費道路收費系統的簡稱,當車輛通過ERP閘門時,都會收取一定的過路費用,而且越到擁堵高峰期,費用越昂貴。

看了新加坡的城市規劃,是不是有「移民」的衝動呢?
別急,新加坡也有人山人海的現象。
比如:當MRT壞掉時,你也會看到如下圖所示的場景喲~哈哈

既然新加坡城市規劃這麼好?為什麼其他國家不效仿?
那是因為每個國家國情不一樣,自然許多建設措施也不一樣。
期待新加坡提出更多利民便民的建設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