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加坡財政部長王瑞傑近期在達沃斯接受了《財新》的訪問
自1965年建國以來,作為亞太重要貿易樞紐和金融中心的城市國家新加坡,一直是全球化和自由貿易重要支持者。但近年愈演愈烈的經濟民族主義,正對冷戰結束以來的全球自由貿易體系產生重要衝擊。針對中美貿易戰,正在瑞士達沃斯出席世界經濟論壇的新加坡財政部長王瑞傑(Heng Swee Keat)接受財新記者專訪時表示,貿易戰的溢出效應不僅限於新加坡,也對全球供應鏈產生衝擊。此外,貿易糾紛給世界經濟帶來的不確定性,也引發投資者的憂慮,「全球的投資者們都採取觀望的態度,因為在當下巨大不確定性下,投資者不會投下大量資本。」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近期也下調對2019年全球經濟增長率的預期。
今年的達沃斯,在美國代表團由於聯邦政府關門取消行程,英法等國領導人疲於應對國內危機而紛紛取消達沃斯行程之際,中國經濟減速對世界經濟前景影響的話題成為與會嘉賓討論最重要的話題之一。隨著穩外資成為保持中國經濟社會穩定的重要一環, 2013-2017年連續五年成為中國最大外資來源國的新加坡自然成為大家關注的對象。對此,王瑞傑表示,新加坡的對華投資主要是由私營部門領導的,而中國正在進行的結構性改革給了這些公司長期看好中國的理由,「中國在科技領域,特別是在運用信息科技方面取得不俗的成就」
相較王瑞傑現在的財長身份,其實更為人關注的,還是他去年11月的在新加坡執政黨人民行動黨內的新職位。人民行動黨中央執行委員會11月23日宣布,王瑞傑將出任行動黨第一助理秘書長。多家新加坡媒體認為,這一安排使得王瑞傑最終接替李顯龍、擔任新加坡第四任總理的幾率顯著提高。
作為新加坡第四代領導集團核心的王瑞傑,其在進入國會前,曾於1997年至2000年間任新加坡國父李光耀的的首席私人秘書,深獲李光耀肯定。2005年至2011年間曾任新加坡金融管理局局長,即新加坡央行行長。2011年至2015年,他出任新加坡教育部長,2015年至今,出任新加坡財長。
在回答財新記者提出的關於第四代領導人與建國一代領導人施政理念的異同問題時,王瑞傑表示,新加坡建國半個多世紀以來歷史表明,政治人物要始終堅持與人民保持緊密聯繫,為人民謀福祉是新加坡政治不變的承諾。
但時移世易,隨著人口老化、科技進步給新加坡國家和社會帶來的挑戰,新的政治領袖必須因應時勢做出改變。「實際上,在李光耀先生出任總理期間,他一直不斷根據形勢變化做出改變。沒有放之四海而皆準的標準,我們會不斷根據世界政治、經濟、技術的變化,以及新加坡人民能力和願望的變化進行改變,與時俱進。」
對新加坡這樣的小國而言,如何在快速變化的世界中擁有一席之地,是從建國總理李光耀到第四代領導人始終需要面對的問題。如今,隨著新加坡即將迎來領導人世代交替,以王瑞傑為代表的第四代領導集體將承擔帶領新加坡步入下一個50年發展的重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