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總理(左)發文感謝安全距離大使在本地防疫工作中所付出的努力。(李國豪製圖)
作者 李國豪
總理李顯龍昨天(4日)在面簿分享了美國《洛杉磯時報》的一篇文章,標題很聳動(對紅螞蟻來說啦):
「提醒你戴口罩(甚至偶爾會令你感到羞愧)的新加坡紅螞蟻。」
定睛一看,總理說的紅螞蟻,不是我們這家咬新聞的「紅螞蟻」,而是安全距離大使,不會咬人,只會勸人做利己利人的事。
這些巡遍大街小巷,提醒公眾佩戴口罩和遵守社交安全距離的安全距離大使各個身穿紅色制服,因此《洛杉磯時報》的記者才會給這道紅色風景取了兩個綽號,紅螞蟻(Red Ants)和紅軍(Red Army)。

安全距離大使在各大公共場所巡邏,提醒公眾遵守相關規定。(海峽時報)
李總理在面簿寫道,偶然間讀到《洛杉磯時報》這篇文章令他又驚又喜。
「確保所有安全措施獲得遵守是一項艱難的工作。」
該報道形容,「紅螞蟻」安全距離大使有點像是一名糾察隊員,只不過若他們是在美國執勤,那這份工作可能需要有危險津貼,因為當地曾發生多起因提醒戴口罩而引起的暴力事件。
在普遍奉公守法的新加坡,安全距離大使則只是另一種家長式作風的體現。
然而,這不意味著他們的工作是簡單輕鬆的。
李總理提到,許多安全距離大使在本地執勤時,其實也遭遇了來自公眾的惡劣對待。
但他強調,大部分新加坡人依然會充份合作並遵守相關規定,這也是新加坡疫情能保持平穩的原因,對此他感激國人的配合。
他也藉此機會先幫民眾打好預防針:
「如果安全距離大使在公眾場合提醒你戴口罩或和他人保持距離,請不要覺得被冒犯!因為他們只是在盡忠職守而已。」

和商家公眾的衝突
兩名安全距離大使Rugayah Noordin(51歲)和Fiona Tay(51歲)向《洛杉磯時報》分享了工作的甘苦談。
她們一次七小時的班平均得走上2萬8000步,因此一雙舒適的鞋子及充電寶是不可或缺的。
巡邏途中,一旦發現有人露出鼻孔或沒戴口罩卻彼此靠得很近,她們會儘量使用關愛的口吻來勸告違規的人們。

安全距離大使有時必須透過店家外的植物擺設,「偷看」商家是否有遵守規定。(洛杉磯時報)
不過她們也坦承曾遭遇不愉快的經歷,最後甚至驚動執法當局上門。
事實上,他們的工作內容並沒有想像中的那麼安全,早前曾發生一名61歲男子以利器攻擊安全距離大使而被控企圖謀殺罪的案件。
此外,也有其他安全距離大使面臨來自公眾肢體和言語上的威脅。
在執勤過程中與商家產生齟齬也是他們的一大挑戰。
一名化妝品店經理向《洛杉磯時報》抱怨,頻頻針對該店的安全距離大使把客人都趕走了。
Rugayah Noordin和Fiona Tay則表示,她們執勤時會刻意避開一家售賣隱形眼鏡的商店,以免進一步觸怒早前曾與她們發生過衝突的店員。

Rugayah Noordin(左)和Fiona Tay(右)因受疫情影響而從導遊轉職安全距離大使。(洛杉磯時報)
儘管本地疫情已漸趨平穩,但李總理早前接受彭博社訪問時依舊保持謹慎:
「我對於宣布勝利還是非常猶豫的,因為戰鬥還遠未結束。」
但他也在另一個響應「敬一杯」(toast2U)挑戰的視頻中強調,黑暗的盡頭終會有曙光。
「我們就快取得疫苗了,也準備重新開放邊境,這時候大家一定要保持安全與堅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