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人越來越熱衷中國科技產品,阿里巴巴、華為知曉度近乎100%
過去,中國科技產品的標籤就是「便宜」「低檔」「抄襲」...還有一個無敵的稱謂——「山寨」!
時隔三日當刮目相看...何況一個國家...
最近的一項調查顯示,中國的科技產品在新加坡已經越來越受關注和喜愛...

(圖:來源自網絡)
商業與公共政策研究公司黑箱研究發布的調查結果顯示,受訪的34%的人認為,中國科技品牌比其他國家優越,比去年的23%多出11個百分點。
有專家指出,這樣的品牌力量來自中美貿易戰...
what????
一場貿易戰把中國企業都推成國際大牌了?

(圖:來源自網絡)
據專家分析:
中美貿易戰間接地強化了中國科技公司的品牌形象,也扭轉了從前負面的既定印象。
中美貿易摩擦持續延燒,科技領域成為大國角力的戰場,讓中國科技公司的發展備受關注,也間接打響中國科技公司的品牌知名度。
今年10月,商業與公共政策研究公司黑箱研究(Blackbox Research)針對1000名年齡介於15至70多歲的新加坡人,展開網絡調查,以了解他們對各國科技品牌的觀感。
受訪者的年齡、性別、種族、住屋類型和所居住的鄰里,都依據本地總體人口的比率。
近日發布的結果顯示,共有34%的受訪者認為,中國的科技品牌比其他國家優越,這比去年的23%多出11個百分點。
受訪者是在七個選項中,選擇科技品牌最優越的國家和地區。中國品牌在調查中排名第四,名次比去年提升一個位置,取代了歐盟國家。
排名前三的國家依序是日本、韓國和美國,這三個國家的排名一年來保持不變。
在中國品牌中,品牌好感度排名前五位的依序為阿里巴巴、華為、小米、聯想和Oppo。
受訪者對阿里巴巴和華為的好感度在兩年內增加超過一成,分別達到50%和49%,只有3%和1%的人沒有聽過這兩個科技領域巨頭。

(圖:來源自網絡)
科技公司如今著重於通過網絡社交平台樹立品牌形象,只要加入對的行銷元素,就能改變消費者的觀感。
前提是,商品必須維持高質量,並有吸引人的性價比。至於中國科技品牌能否在下來幾年內維持良好形象,並搶占新加坡市場,還得樹立獨特的品牌身份,才能進一步確立市場的地位。
